全長近30公里的寧波鄞縣大道,號稱“名企一條街”,道路兩側形成寧波企業的“富集地帶”。這其中,既有“服裝商業帝國”雅戈爾,也有“亞洲塑料大王”利時集團。但相對于前者而言,利時集團卻很少被外界所了解,它是寧波眾多“隱形冠軍”中的一員。
但本月隨著“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榜單的發布,這個過去隱藏很深的“商業巨鱷”,正逐漸浮出水面:以55余億元的營收,利時集團在這個中國制造企業最強陣營中名列第456位。這張“新面孔”的出現,吸引了人們的注意。
從一家在20世紀90年代初僅有五六個人、5萬元啟動資金的鄞縣賣面橋工藝品廠,到如今規模穩居亞洲首位的塑料家庭用品制造商,利時集團以“創造優質生活”為經營主線,產業版圖并已拓展至家用品、商業連鎖、地產等與民生緊密相關的領域。通過剖析這家企業的經營智慧及創業案例,或許有助于我們進一步走進擁有“天下第一商幫”之譽的寧波商人群體。
一、先舍后得,創新發展,該出手時就出手
20世紀9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正勁,寧波的民營企業在當地政府及各項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許多企業已經頗具規模,而那時的利時塑膠有限公司(利時集團前身)還是以家庭作坊式的生產為主。然而,在改革開放30余年的波瀾壯闊的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永遠也不缺乏傳奇故事,利時也注定演繹著一幕幕“士兵突擊”……
1994年,剛剛成立的利時塑膠公司在廣交會上簽了一筆大定單,專門開拓中南美市場的柯爾向利時訂了6貨柜的塑料鏡框,價值150萬元。經過3個月的加班加點,貨物保質保量如期發往美國,款、貨交易非常順利。但是幾個月過去了,柯爾音訊全無。利時主動撥通了越洋電話,才知道柯爾遇到了墨西哥金融風暴,塑料制品價格大幅下跌20%,柯爾無法在墨西哥市場按原價銷售。得知情況后,當時只有28歲的利時總經理李立新決定:讓柯爾大幅削價出售,再免費發給柯爾一貨柜價值25萬元的產品,以彌補他的損失。此舉卻遭到公司其他高管的反對:“這可是公司3個月的利潤,關系著企業的生死存亡呀!”面對不同的聲音,李立新堅信并毅然執行了自己的決定。
當柯爾把最后一個塑料鏡框賣出去后,這個美國商人只有一個念頭:該如何回報中國農民企業家。從此以后,柯爾每周都會從大洋彼岸給利時寄來許多家庭、辦公用的塑料產品樣品,而這些產品在國內根本看不到,利時就按照樣品批量生產,再返銷美國。
“25萬元,在今天算不了什么,但在當時關系著企業的發展,然而,正是這25萬元的‘舍得’,為我們日后帶來了8000萬元訂單,為利時贏得了第一桶金!闭勂甬敵醯木駬,利時集團董事長李立新鏗鏘的言語中透露著過人的膽識和超前的眼光!
90年代末,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香港一家上市公司、同時也是亞洲最大塑料制品企業軍心動蕩,掌控該公司美國每年1.5億美元銷售,手里握有多條大連鎖渠道的美國籍總裁馬文做的不開心。對于如此“重量級”人物,利時自然不會放過。但是精明的馬文獅子大開口,提出了相當于利時30%年利潤的待遇要求!昂,沒問題”,李立新領導的利時斷然答應了要求。2000年4月,馬文走馬上任利時總裁,這位職業經理人很快向中國老板證明了自己的價值:迅速組建利時海外銷售網絡,2002年,利時銷售額突破8億,2004年突破15億。
2005年,對于利時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已經打開國際市場的利時在這一年又屢出驚人之舉:當年3月,在全球塑膠行業享有盛譽的研發人才喬尼,帶著自己的10人研發團隊,“嫁”到了利時。初到寧波,利時就為他們準備了一份“見面禮”——4000萬元研發經費。而喬尼團隊不負眾望,利時的新產品層出不窮,產品質量完全與國際接軌,還接到了世界500強企業德國漢高公司的巨額訂單。5月,利時集團又果斷出巨資收購了香港通達工業(集團)有限公司29%的股份,成為這家有著26年歷史的亞洲最大的家用品制造商的第一大股東。至此,利時構筑了塑膠產品的全球銷售網絡,成為國內乃至亞洲的行業龍頭老大,并完成了銷售國際化到管理國際化的華麗轉身。
點評:先舍后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這是利時集團董事長李立新掛在嘴邊的話?犊戎蛻、高薪聘請人才、大舉收購擴張……正是這種膽識和魄力的體現。事實上,利時的“舍得”是一種開放的思維、創新的理念,創新不僅僅包括技術創新、產品創新,還包括管理創新、營銷創新、渠道創新,甚至一個觀念的轉變的都可以是一種創新。利時之所以能夠在國際市場上異軍突起、后發先至,正是因為他們的理念無前不趕,創新無處不在,不停地利用有利時機,不斷尋找下一桶金?v觀利時的成長史、崛起史,我們不難看出:當創新與魄力攜手、開放與超前同行,成功也就成為必然。
二、優二進三,轉型升級,總比別人快一步
利時瘋狂成長的背后,是理性的思索和敏銳的嗅覺。2005年,利時如日中天。誰也沒有想到,此時的利時已經感到了危機和瓶頸,企業利潤增幅減緩、外部競爭增多、產品附加值不高等問題開始制約企業的高速發展,企業內部調整勢在必行。通過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調研,立足利時實際,一個大膽的設想已經形成:優二進三。即進一步優化制造業,進軍商貿流通業。
“轉型并不簡單,我認為轉型十年前就要去想,五年前就要去做,不能今天說轉型,明天就轉型。轉型和多元,并不是立即180度轉身,那樣容易摔倒。多元化需要試推!痹诶盍⑿驴磥,企業轉型升級、涉足一個新的行業絕非易事,不僅要早謀化、早準備,而且要用最專業的人運營。而他們的選擇是:收購。收購不但節約資源,還能縮短了收益回報的時間。而對企業轉型和創新來講,時間決定一切。
于是,就在當年,利時集團又收購新江廈百貨46.6%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2006年11月,全資控股新江廈股份和新江廈連鎖超市,全面進軍商貿流通領域。在沃爾瑪、家樂福等外資流通企業占領優勢的中國商業市場,利時如何才能避開正面的競爭,站穩腳根呢?他們的策略是:依托商業連鎖,自主建設、自主經營,進軍以縣鄉為主的農村市場。
確定方向后,利時如一匹黑馬,一路狂奔不歇腳。即使在世界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下,利時仍然逆勢擴張。鄞州利時百貨落成、桐廬利時百貨奠基、海鹽利時百貨動工、新江廈購物中心封頂、衢州利時百貨簽約……利時以不可思意的速度擴張。
“危機也是轉機,危機中蘊藏著無限商機”,利時集團董事長李立新認為:“眼下,正是投資發展、借機壯大的好時機!痹诶麜r集團領導團隊眼中,目前許多資產的價格低于價值,建筑成本大幅降低,如鋼材、土地、原材料等,正是企業收購重組、投資建設、發展壯大的大好時機。
目前,利時已擁有百貨商場6家,連鎖超市34家,覆蓋寧波及浙江省內,而商業連鎖的發展也為集團帶來的豐富的現金流量。
經過幾年的發展和經營,利時百貨和新江廈連鎖超市發展勢頭迅猛, “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們的發展戰略和方向是正確的,與國家的宏觀產業結構調整不謀而合。試想,如果不是及早對企業進行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拓展農村市場的話,恐怕也會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中陷入困境!崩盍⑿抡f:“在農村市場開商場、辦超市,既響應國家號召,增加了就業崗位,又能為企業帶來不錯的利潤,何樂而不為呢?”
據了解,未來5年,利時集團在做強做大主業的基礎上,將重點發展連鎖百貨和連鎖超市,集團還專門成立了連鎖百貨事業部,高薪聘用了一批高級人才,經營的方式主要是自主建設、自主經營,而利時集團一名高管向筆者透露,其計劃在未來五年內,面積在3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百貨連鎖店達到15家,利時新江廈連鎖超市達到100家,企業規模將擴大1倍以上,將為社會直接提供1萬余個就業崗位。屆時,“亞洲塑料大王”將成為“浙江商業大鱷”。
點評: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這幾乎是每個企業家信奉的經營圣經,但并不是所有企業都能成功地做到這一點。春蘭的銷聲匿跡、巨人的怦然倒塌,都是多元發展、盲目擴張惹的禍。但利時似乎善舞“雙刃劍”?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定規模,勢必要探尋新的利潤增長點、涉足多元化,但多元化不等于盲目擴張,轉型升級不等于魯莽激進。正如文中李立新所言:多元化需要試推。同時多元化還有一個硬性前提條件:就是要做強、做大自己的主業。如果把企業比作一個職員,把多元化比作兼職,那么職員只有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才能分散時間和精力去做兼職,如果本職工作就沒做好、做精,而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兼職上,結果只能是“撿個芝麻丟個西瓜”,最終落個“雞飛蛋打”。
三、承擔責任,回報社會,得道多助贏天下
探尋利時的成長軌跡,我們發現:利時在高速發展的同時,熱衷于公益事業,積極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這種看似付出的行為,卻為利時贏得了無法估量的回報。、
“為顧客創造價值,為員工創造機遇,為社會創造財富”在民營企業陣營中,利時的理念不可謂不超前。
從2003年起,利時集團每年出資100萬元,舉辦“利時之約”普及高雅藝術音樂會,先后邀請30多個著名藝術家和團體來寧波進行高雅藝術的推廣普及,累計贊助資金達500萬元,受到當地政府的高度肯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
2004年,在公司成立11周年之際,利時集團再次出資700萬元,其中除100萬元繼續贊助高雅藝術演出外,400萬元捐助鄞州區集士港小學擴建,200萬元資助寧波外來民工子女上學,并建立了“利時愛心助學基金”,每年定向捐助學校的困難學生。
去年9月,利時集團在為地震災區捐款、捐物上百萬的基礎上,又來到四川青川縣開展助學活動,為喬莊小學捐贈圖書3000冊、書包1000個和衣服1000件,總價值達40萬元。青川縣政協副主席楊文富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利時集團贈送了的“情系災區見大愛 慷慨助學顯真情”的錦旗。
利時集團還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與貧困落后的山村結成幫扶對子,通過自己的優勢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多年來,“利時”在捐資助學、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等方面,累計捐贈款物價值近4000萬元。
“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知恩圖報”,讓利時在社會上樹立了非!瓣柟狻钡男蜗,也為企業發展創造了十分有利的社會環境,企業社會認可度節節攀升。利時集團董事長李立新先后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執委、全國青聯委員、鄞州區工商聯會長。由于企業背后的政治成就以及良好的社會影響力,利時每到一處投資發展,都會得到當地政府的熱烈歡迎和充足的政策支持,各大銀行也紛紛主動上門,要求銀企合作。僅去年,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國家銀根緊縮之際,利的的信貸額度不降反升,交通銀行、建設銀行的總行領導紛紛到利時考察,協商合作,僅一家銀行的信貸額度就達到3億元。
“得道者得天下”,利時又一次名利雙收。
點評:企業是社會的細胞,企業獲利于社會,就要回報于社會,任何企業,其生存和發展壯大都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尤其是政府的支持,這就是“中國特色”之一。利時在不斷發展過程中,正是通過愛心助學、參與公益事業、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等形式,承擔起自己的歷史使命,在覆行社會責任的同時,自身也樹立了非常陽光的形象,不僅擴大了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而且得到了各級政府的支持,實現了企業的跨越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利時的“精明之處”,值得以“追求利益”為核心的民營企業好好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