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利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管趕赴衢州,簽訂當地的利時百貨項目。這是繼海鹽、桐廬、象山及寧波本地后,利時集團做大做強商貿流通業的又一次戰略布局。
衢州項目將是利時集團的第7家連鎖百貨店。如今的利時,商業板塊銷售額已經占到集團總額的60%左右。從單一的制造、出口到現在的二三產業并舉,利時僅用了4年時間。
2005年,利時收購香港通達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坐上了亞洲塑料的頭把交椅。按理說,利時應該沉浸在制造業輝煌所帶來的滿足之中。
但在這一年,利時出人意料地拿下寧波新江廈百貨46.6%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第二年,利時全資控股新江廈股份和新江廈連鎖超市,全面進軍商貿流通業。
在外人看來,利時集團這樣雙線作戰近乎“瘋狂”。多元化是把“雙刃劍”,家用品制造與商貿流通,兩個幾乎毫不相關的行業,利時能否找到二次起飛的跑道?
“轉型并非心血來潮,是基于我們對產業前景的預測和判斷!崩麜r集團董事長李立新說,“利時當時選擇了一條多元化發展之路,是一種深思熟慮后的理智!
早在2003年,以家用品制造起家、產品90%以上出口歐美市場的利時集團,已經提前感受到發展瓶頸。公司發展速度放緩,企業進入平臺期,急需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利時選擇了雙管齊下:一是 “揚故”,通過提升品牌、提高創新能力來增加產品附加值,優化第二產業;二是“納新”,拓展第三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商貿流通業發展空間大,不占用資源、不污染環境!崩盍⑿驴粗氐倪有政府的大力倡導和浙江居民的強大購買力。
進入一個全新的行業,利時沒有盲目跟風,而是獨辟蹊徑。針對國家拉動內需、刺激消費的號召,利時依托商業連鎖,主攻以縣鄉為主的農村市場。
必須由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收購新江廈百貨和新江廈連鎖超市后,利時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團隊,對內部資源進行了優化重組,繼而將形成的成功模式進行復制推廣。
目前,新江廈連鎖超市已發展到近40家,輻射寧波周邊地區。今年的目標是連鎖超市發展到45家,連鎖百貨發展到5家。
盡管在商貿領域一路攻城略地,但利時并沒有顧此失彼。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導致的國際市場萎縮、價格下滑,利時堅持“優化第二產業”的戰略選擇。
以往利時每年在制造業的研發投入在兩三千萬元左右,金融危機襲來,公司將該項投入增加了一倍。
利時還與高校合作,設立了產品研發中心,現在平均每天有3至4個新產品面世。產品附加值也大幅提升,塑膠產品的平均銷售價格從原來的2美元漲到了5美元。
2008年,利時集團實現銷售收入總額55億元,同比增長了22.7%。今年1至7月,利時集團出口總額達8750萬美元,與去年基本持平,集團整體銷售額略有提升,利潤增長20%以上。
評論稿 一舉兩得之策
寧波民企大多數從制造業起家,從事一般的加工制造業。但是隨著勞動力成本提高、土地等資源要素緊缺,制造業依靠量的擴張、規模的擴大這條路已經行不通,發展正面臨著“天花板”。這次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國外需求的急劇萎縮,使得眾多出口導向的傳統制造業遇到了困境。突破困境的辦法,就是企業要及時地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創造新的贏利模式。利時集團從制造業向服務業拓展,短短4年間,商業板塊銷售額就占了集團總額的60%左右。這充分說明,商貿流通等服務業發展空間潛力巨大,“優二進三”可以實現企業加速發展。
像利時集團這樣以出口為主的制造企業,通過并購快速進入國內的流通商貿領域,這不僅有利于促進其產品在國內市場的銷售,又搶占了服務業領域的“蛋糕”,可謂一舉兩得。因此,“優二進三”無疑是寧波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一條可取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