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談到利時集團,大家都知道它是塑膠行業的領頭羊;如今,再談到利時集團,首先映入腦海的一定是它商貿業“大鱷”的身份了。
始創于1993年的利時集團,專業從事家用品、商業連鎖、投資等與民生相關的產業,到2005年,利時收購香港通達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后,成為亞洲最大的家用品制造商,此后,公司發展速度相對放緩,企業進入平臺期,開始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當中國絕大多數的企業還在自己的行業領域里艱難探索,在為零售巨頭做一個排隊的供應商的時候,以李立新為首的利時人就已經強烈地感受到這種傳統的外向型經濟會面臨著較嚴重的發展瓶頸。是尋求突圍,還是等待消亡?強烈的危機意識使利時集團果斷采取優二進三、轉型升級策略,即:優化第二產業、進軍第三產業,推動企業的轉型升級,不僅經受住了當前嚴峻經濟形勢的挑戰,而且與國家的宏觀產業結構調整不謀而合,表現出強勁的生機與活力!
2008年,利時集團實現銷售總額55億元,與2007年相比增長了22.7%。今年1-10月份,集團整體出口額同比增長1.5%,利潤增長了20%以上。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成為集家用品、商業連鎖、投資等產業于一體,實業經營與資本運營互動發展的現代企業集團。
通過轉型升級,利時現下轄亞洲最大的家用品制造基地(寧波利時塑膠有限公司、香港通達)、浙江省第一批重點商貿流通企業(寧波新江廈股份有限公司)、全國萬村千鄉連鎖示范企業(寧波新江廈連鎖超市有限公司)等30余家子公司,員工數逾4000人。集團現位列中國制造業500強、中國民企500強,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浙江出口名牌、浙江省著名商標、浙江省名牌產品等榮譽和認證。
目前,利時不僅成為業內公認的“亞洲塑膠大王”,而且正崛起成為“浙江商業巨鱷”。公司的商業連鎖業務,已完整涵蓋包括百貨店、購物中心、超市在內的各種零售業態。其中,利時百貨是浙江省內設施最先進、配套最健全、環境最優雅的大型高檔百貨之一,分布于鄞州、海鹽、桐廬、象山等地;新江廈購物中心的“一站式城郊購物中心”模式,繼在集仕港取得成功后,在各地快速復制;新江廈連鎖超市,迄今已在寧波及周邊各重點城鎮發展近40家門店,躋身“浙江省千鎮連鎖超市龍頭企業”。
這也就不難理解,現在人們在提起利時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它“商業新貴”的身份,而忽略它亞洲塑膠界“大王”的身份。由此不難看出,利時的優二進三、轉型升級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從單一的制造、出口,到現在的多元并舉,利時僅用了三、四年的時間。
“轉型并不簡單,我覺得對于轉型,10年前就要去想,5年前就要去做,不能今天說轉型,明天就轉型。拍腦袋的轉型是找死!边@是利時集團董事長李立新對轉型的看法?梢哉f,利時的成功轉型升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從拆文解字的角度講利時優二進三,轉型升級之道,有這么三個“利時”:
一個是會“利用時間”
“當別人還在做外貿代理的時候,利時已經去廣交會設立攤位,直接面對客戶了;當別人去廣交會設立攤位的時候,利時已經在美國開設了分公司,當別人考慮轉型的時候,利時已經進軍現代服務業……”從訂單式加工到自主技術、品牌、從傳統制造業到商貿流通領域,利時前進的每一個腳步,都可以說是創新的結果,用集團董事長李立新的話說就是:企業要發展就必須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總比別人先走一小步!
利時集團是以家用品制造起家的,產品90%以上出口歐美市場。2000年以后,利時決策層充分感受到這種傳統的外向型經濟會面臨著比較嚴重的發展瓶頸,粗放式的擴增之路越走越艱難。2004年6月,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當時到寧波調研民營企業調研,并在利時集團考察!皩幉駹I企業只在生產制造這四分之一領域打主意不行,不應僅滿足于為零售巨頭做一個排隊的供應商,還要在商業這四分之三領域想辦法,爭取那四分之三的利益!币痪湓掽c醒夢中人。通過國內外的市場考察調研,立足利時的實際情況,他們選擇了兩條路:一是傳統加工行業要增加附加值,走品牌發展之路,提高產品的創新能力;另外一條路就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進軍第三產業。
一個是善于抓住“有利時機”
利時集團認為,從一個產業進入另一個產業,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收購。這樣,可以充分利用被收購企業的技術、人才、銷售渠道等資源,從而實現自身的擴張。2005年 5月,決定進軍商貿流通流域的利時集團,終于迎來機會,收購寧波新江廈百貨46.6%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2006年11月,利時集團全資控股新江廈股份和新江廈連鎖超市,全面進軍商貿流通領域。由于新江廈百貨和新江廈連鎖超市在寧波當地已經經營了十余年,有著豐富的銷售渠道、管理人才和較好的知名度、美譽度,所以利時收購后,實現了從一家制造企業向商貿服務企業的初步轉變。
復制現有成功模式,大力發展商業連鎖,是利時保持持續快速發展的方法之一。收購新江廈百貨和新江廈連鎖超市后,集團在最大程度保留原有人才的基礎上,通過查找問題、總結經驗等方法,對其內部構架、經營管理方式進行了優化重組,并將形成的成功模式進行推廣,即連鎖經營,主要包括兩個業態:連鎖百貨和連鎖超市。目前,新江廈百貨更名為利時百貨,以寧波為核心向全省重點發展,在浙江的桐廬、海鹽、象山及寧波本地同步建設數個面積在5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百貨大樓;新江廈連鎖超市,以鄉鎮級的農村為主要市場,大手筆擴張,目前已擁有連鎖店近40余家,覆蓋寧波及周邊地區。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方式亟待調整,各級政府相續出臺產業結構調整相關政策,號召企業進行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尤其是去年國務院又審議通過的《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將“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努力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放在了首要位置?梢灶A見,現代服務業必將成為浙江經濟新的增長點。去年底,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上,又提出加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以及為抗御金融危機國家實施的4萬億擴大內需舉措等等,都為服務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而利時的連鎖百貨和連鎖超市定位于大眾消費和農村市場,因而得到迅速發展,而且實現了“現金流”的通暢,從而能在當前的“經濟寒冬”中安然無恙。
一個是曉得“利弊時效”
企業多元化是把“雙刃劍”,搞不好很可能傷到自己。對此,利時集團也有著清醒的認識。轉型和多元,并不是立即180度轉身,那樣容易摔倒,多元化需要試推,需要用專業的人才團隊來經營管理新涉足的領域。利時集團在轉向第三產業后,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導致的國際市場萎縮、價格下滑,利時堅持“優化第二產業”的戰略選擇。對于收購的企業,集團會最大化地留用原有人才,進行重組優化,堅持用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并進行兩三年的試推、總結,從而保證了企業的穩健發展。
利時很早就與各大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并在利時設立了產品研發中心,不斷加大技術研發投入,以往一年的研發經費大概在2000至3000萬之間,危機后在外貿業務普遍不理想的情況下,利時的研發等投入上升到4000至5000萬之間,僅模具一項每年都要投入上千萬元,針對國際市場的變化和客戶需求變化,有針對性地進行新產品開發,現在做到平均每天有3-4個新產品面世,依托新產品去贏得客戶。此外,投資300多萬元全面導入CI工程,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產品附加值。
與此同時,利時還重新定位目標客戶,淘汰大批檔次低、獲利能力差的產品,不斷拓寬銷售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外貿業務的通暢。由于制造業和外貿業地位和市場的相對穩定,利時可以將更多的精力和財力用于發展第三產業。
在發展第三產業方面,利時先做連鎖,像新江廈、利時百貨這樣的形式,把連鎖的平臺做得扎實了,再借助這個平臺推出利時制造的產品,也就是“渠道為王”這樣的模式,未來通過商業推廣,把利時制造的品牌升級,從僅僅做制造,到最后做成全國馳名商標,不失為一種成功的選擇。(魏 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