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民營企業加快從“制造”向“創造”轉型,僅前兩年全市就申報專利3.6萬件,是過去6年的總和。昨天,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經濟組討論的寧波籍委員李立新建議,在新一輪國際貿易保護浪潮中,我國政府和企業要更加重視知識產權、加強知識產權培育。由其提出的推廣民企專利“寧波孵化模式”的提案,受到各方關注。
據統計,目前中國國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為萬分之三,99%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很多企業處在有“制造”無“創造”、有“產權”無“知識”的狀態,一些企業甚至靠仿造和假冒生存。這一現象令李立新委員深感痛心,根據其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全球生產總值的高速增長中,知識產權貢獻的份額已經由20世紀初的5%上升到今天的80%-90%;世界上20個左右的創新型國家擁有全球90%以上的發明專利。李立新委員預測認為,“在新一輪國際貿易保護浪潮中,知識產權與世貿規則、減排責任等,已成為發達國家打壓競爭對手的利器,并且很可能成為今后國際競爭的一種常態!
從寧波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成功實踐中,李立新委員看到了其對于其他省市巨大的示范意義和推廣價值。他的信心來自于:同樣一度以貼牌加工為主、缺少核心技術的寧波民企,卻在近年間出現授權專利的“井噴”現象,連續4年保持35%的年均增速。2009年更是突飛猛進,寧波授權專利達1.5萬余件,逆勢增長60.1%,九成為民企所有;代表核心技術的發明專利占專利總量的5%,同比增長了55.3%!皩幉ㄖ圃臁比婕铀傧颉皩幉▌撛臁鞭D變。
李立新委員在兩會上透露了民企專利“寧波孵化模式”的三大秘訣:政府轉變經濟發展思路,把知識產權作為核心戰略;科技部門轉變服務方式,把知識產權作為核心支撐力;企業轉變發展方式,把知識產權作為核心競爭力。得益于這一“孵化”機制,到今天,寧波企業已把知識產權作為核心競爭力,擁有知識產權已成為企業普遍現象。在全球經濟形勢依然波詭云譎的2009年,依靠技術創新和專利成果應用,寧波一批民企率先突破要素制約、貿易壁壘等發展瓶頸。
“寧波的上述做法,給我們開拓了創新發展的新思維!崩盍⑿挛瘑T建議道,“我希望國家有關部門適時對民企專利的‘寧波孵化模式’進行調研、總結和推廣,并加強支持和指導!
據悉,僅2009年,寧波市財政就投入科技專項經費18億元,帶動全社會研發投入130億元。目前,該市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列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創建城市。
【新聞鏈接】 商務部提供的統計數據表明,中國高科技領域中的發明專利,絕大多數來自國外,其中無線電傳輸、移動通訊、半導體、西藥、計算機領域,來自外國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發明專利,分別占93%、91%、85%、69%、60%。國際品牌力圖通過掌握核心技術控制中國市場的意圖。與此同時,高昂的專利費用和接踵而至的專利起訴成為制約中國企業發展的“桎梏”。
因此,引導我國企業、科研機構、各級政府和政府各部門在重視廠房、土地、能源、原材料、設備硬件投入的同時,更加重視科技、人才、專利、標準、品牌建設的軟件投入;在重視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時,更重視授權專利的科技產出,形成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正確導向,已是刻不容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