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參加全國政協會議,一方面是要推廣寧波鄞州轉型升級模式,另一方面要把其他省市的成功經驗帶回寧波!比珖䥇f委員李立新在今年的一項提案中,建議各地借鑒鄞州做法,推動制造業“優二進三”、加快經濟轉型升級。
當前,中國企業還普遍處在制造業的低端,“中國制造”雖然占領世界,但在利潤分配上卻又占據絕對的劣勢。去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更是以殘酷的現實告訴大家:傳統的粗放式發展已經難以為繼。針對此現狀,李立新委員認為,要加快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就必須實現發展動力從資源消耗為主向創新驅動為主轉變;產業結構從低附加值的一般加工業為主,向高附加值的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轉變;企業經營方式從粗放經營為主,向集約經營為主轉變;產業組織形態從傳統塊狀經濟為主,向現代產業集群為主轉變。
李立新委員介紹說,寧波市鄞州區素有“中國鑄造業之鄉”美譽,區內共有159家鑄造企業,年產值近40億元。但在創造巨大財富的同時,由于鑄造行業帶來的高污染以及職業病的隱患,加之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不少中小企業面臨升級轉型壓力。為此,該區于在2008年做了一道“選擇題”: 對鑄造企業轉型升級采用政策倒逼“拉下馬”、政策補貼“扶上馬”、政策兌現“送一程”的辦法,要求126家環保不達標的中小鑄造企業與政府簽下關閉轉產協議,余下33家規模企業,陸續按照國家環保標準改造升級。盡管鄞州區政府每年由此減少了20多億元工業產值、2億多稅收,財政還拿出上億元對企業進行補貼,但此次升級為發展高新產業騰出了空間,騰出的1000多畝土地被用于該區近年來全力發展的電子機械、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
是優化升級,還是抱殘守缺?這樣的“選擇題”,同樣橫亙在李立新委員所在的利時集團等一批鄞州制造企業面前。受到鑄造企業“脫胎換骨”事件的刺激,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利時集團先后投入1.2億元研發經費,平均每周推出兩款以上新產品。依靠科技創新,利時塑膠產品的平均售價,已從原來的2美元增加至5美元。在金融危機之年,這家“亞洲塑膠大王”的家用品制造和進出口業務,仍實現了穩定的增長。李立新委員深有體會地說,“深化調整產品結構,推出更多自主設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高附加值的產品,這已被證明是制造業優化升級的必由之路!
鄞州區高度重視商貿商務經濟發展的做法,也受到李立新委員的推崇。據悉,該區先后召開服務業大會、經濟發展鼓勁大會和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強化政策扶持激勵,積極引導企業“退二進三”,加快工業企業主輔分離發展服務業。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利時集團作出“優化第二產業、進入第三產業”的轉型升級決定,大力發展現代零售服務業。截至目前,該集團已擁有大型百貨10余家、連鎖超市近40家,零售業務在集團銷售額中的比重達到60%。
“民企轉型升級,必須從原來粗放、低端、低附加值、制造加工為主,轉到做研發、做品牌、做整合、做高端市場、做服務等能創造金色GDP的道路!崩盍⑿挛瘑T建議道。他認為,鄞州區的例子說明,在“優二進三”過程中,背后雖然是市場的力量在起作用,應該是企業主體的內生行為,但往往需要政府的外生力量的推動和制度設計的激勵約束。為此,李立新委員呼吁各地在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轉型中,政府部門應發揮更多的引導作用。他希望各地政府和企業都能成為這道“選擇題”的解題高手。
李立新是近年全國政協會議上的“高產委員”。他提出的許多建議,比如建議醫療糾紛第三方介入機制、建立農民工就業援助機制、建立“畝均效益”評價機制、推行廉價藥緩解看病貴、推行推廣寧波“社保套餐”、呼吁讓農民在家門口逛超市等,都受到了國家相關部委的重視,而且正在推進落實中。
李立新透露,今年他發言的方向仍將緊扣圍繞社會和民生熱點難點問題,建議案內容則主要包括:關于推動企業“優二進三”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建議;關于推廣民企專利的“寧波孵化模式”的建議;關于加大民生投入促進內需型社會建設的建議;關于對臺工作要突出“靈魂共識”新思路的建議;關于通過轉移建設土地指標的方式統籌配置東西部資源的建議;關于遏制基本藥物“降價死”現象的建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