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企業還普遍處在制造業的低端,中國制造雖然遍布世界,但是在利潤分配上卻又處于絕對的劣勢!3日,全國政協委員、利時集團董事長李立新向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提交提案,建議全國各地借鑒寧波經驗,加快經濟轉型升級,逐步從“制造”走向“創造”。
李立新委員認為,要加快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就必須實現發展動力從資源消耗為主向創新驅動為主轉變;產業結構從低附加值的一般加工業為主,向高附加值的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轉變;企業經營方式從粗放經營為主,向集約經營為主轉變;產業組織形態從傳統塊狀經濟為主,向現代產業集群為主轉變。
從寧波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成功實踐中,李立新委員看到了其對于其他地區的示范意義和推廣價值。他說,同樣一度以貼牌加工為主、缺少核心技術的寧波民企,卻在近年出現授權專利的“井噴”現象,連續4年保持35%的年均增速。2009年寧波授權專利1.5萬余件,逆勢增長60.1%,九成為民企所有;代表核心技術的發明專利占專利總量的5%,同比增長了55.3%!皩幉ㄖ圃臁比婕铀傧颉皩幉▌撛臁鞭D變。
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李立新委員所領導的利時集團,也開始依靠科技創新,推動轉型升級。利時集團先后投入1.2億元研發經費,平均每周推出兩款以上新產品,利時塑膠產品的平均售價也從原來的2美元增加至5美元。在金融危機之年,這家“亞洲塑膠大王”的家用品制造和進出口業務,仍實現了穩定的增長。李立新委員深有體會地說,“深化調整產品結構,推出更多自主設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高附加值的產品,這已被證明是制造業優化升級的必由之路!崩麜r集團還適時作出“優化第二產業、進入第三產業”的轉型升級決定,大力發展現代零售服務業。截至目前,該集團已擁有大型百貨10余家、連鎖超市近40家,零售業務在集團銷售額中的比重達到60%。(《寧波日報》龔哲明、鄧少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