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晚,從北京傳來一則消息,全國政協委員、寧波利時集團董事長李立新向兩會提交了一份關于“中國足球立法”的提案。在這份提案里,李立新提出,應盡快將中國足協從舉國體制中分離出來,效仿發達國家的成功做法,給中國足球立法。記者采訪得知,這份提案收集于寧波企業和社會各界,是一份“民間提案”。
水平低下兩大原因 體制決定“觀眾大國”
在這份僅1174個字的提案里,李立新開篇就表示:中國足球是國人心中長久的“痛”。他認為,造成當前中國足球水平低下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體制。目前中國足協這種類似國家體育總局執行機構的管理體制,已經嚴重阻礙中國足球的發展,尤其是男足職業化進程受到了嚴重影響。他引用了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以“中國足球應該問責嗎”為題的一項在線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1.2%的人認為應該“徹底改革足球的行政管理體制”,有將近一半(49.3%)網友表示,“體制不改,永遠不再看中國足球”。在這個體制下,“賽場成了賭場、市場成了官場”。
另一個原因是中國足球基礎過于薄弱造成。他援引媒體報道,中國13億人中,只有一千萬踢球者,職業球員不過一兩萬人而已,加之中國足球急功近利,青少年足球基礎越來越差,整體看,中國足球在青少年的普及程度非常低,很多學校都沒有足球場地。他認為,中國充其量只是一個“足球觀眾大國”。
建議為足球立法 足協應政企分開
李立新在提案中寫道,在歐美一些足球運動發達的國家,足球協會完全是民間組織,協會的組成、章程的制定、領導層的選舉組成……都應該由參與的俱樂部平等協商組建(除了以國家名義組隊外),與國家體育部門毫無關系。然而,我國國家體育總局對足協身份的認定一直含糊不清,硬將總局下屬的“足球管理中心”改扮成“足球協會”,強加在俱樂部之上,而且是以主宰者的身份高居于所有足球組織與足球人之上。試想,長期以來,扮演“雙重身份”的中國足協一方面是權力機構,另一方面又是具體的市場行為主體,權力與金錢的關系如此直接而密切,公平公正如何保障?腐敗如何避免?如何建立官員們的監督機制?
李立新建議,給中國足球立法,從體制上入手,作為主管機構,足協實行政企分開,既然是職業化足球就應該完全按照市場去走;明確規定職業運動員的社會福利、保險以及最低工資標準等等;建立中國足球的一個監管機構,比如設立中國足球監督委員會,監督比如外資引入等問題。
提案系民間征集 李立新非純粹足球迷
4日晚,記者致電在京的李立新。李立新表示,自己雖喜愛體育,包括足球運動,但“并非一位純粹的足球迷”。這份提案,是自己在春節前夕為兩會征集的“民間提案”,反映了民間廣泛存在的對中國足球的關注與擔憂。
李立新說,為了準備兩會提案,自己在春節前夕走訪了寧波市大量單位和社會團體,并召集相關人員舉行了數次座談會,這份提案就是系列收集活動的結果,反映了寧波市企業界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心聲。這份提案是3月3日參加政協會議時正式提交的。昨天上午在經濟組的討論會場上,一經提出,得到很多委員的認同。李立新說,“要知道,在經濟組討論會場,一份關于足球立法的提案得到這么多人的認同,說明中國足球確實到了要有所改革、有所突破的境地了!保ā冬F代金報》天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