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華年
利時的17年,是中國民企崛起的17年。目前,利時集團與華大影院簽約戰略合作關系,該次簽約也標志著雙方就商業地產與電影院項目達成戰略合作。前不久,利時集團還分別增資4000萬元、5000萬與寧波威瑞泰默塞多相流儀器設備有限公司、立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參股權。全國政協委員、利時集團董事長李立新表示,將充分發揮獨特“利時模式”形成合力,不斷謀求合作和參股企業更快、更好的發展。
李立新還告訴記者說,利時集團17年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歸結到一點就是始終堅持與時俱進,抓住了國家的重大戰略機遇,善于順勢而為,乘勢而上。
起步階段,抓住了國家發展民營個私經濟的機遇,走上自主創業之路。
發展階段,抓住了國家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機遇,通過國際市場贏得巨大發展空間。
轉型階段,抓住了國家擴大內需轉變發展的機遇,實施“優二進三”戰略找到新的發展空間。
獨特“利時模式”說明,任何一個企業要想快速發展,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關鍵是能不能審時度勢,敏銳看到國家政策取向,由此確定身自的發展戰略,提前準備、提前行動,贏得發展先機!袄麜r模式”適應了中國國情,從而使利時集團在浙江商貿流通業中獨立潮頭。
“利時模式”從“制造”走向“智造”
17年前利時集團從原來單純從事外貿加工,到形成家用品制造、商業零售、投資的穩健業務組合;企業規模發生了變化,年銷售額達到72億。李立新告訴記者說,17年來,“利時模式”是產品領先,從“制造”走向“智造”助企業做大幫強。
去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許多企業紛紛收縮戰線、自!斑^冬”,甚至裁員、倒閉。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李立新大聲疾呼:不拋棄、不放棄,承擔責任,逆勢突圍。利時身體力行,屢有驚人的加法之舉:逆勢投入了300萬元,全面導入了文化型CI品牌工程,更加強調“責任”理念;公開招聘1500多名員工,積極儲備人才;頻頻出手買地建商場、投資擴張。
近年來,利時減法之招是把生產這塊留下核心的工廠以外其他都外包,保留了一線核心員工。這樣一減,把低端制造業都往外包,企業可持續發展了,獲利能力不斷穩固提高,員工的工資增長機制也形成了,留下來都是從原來低端的裝配工人經過培訓跟公司同步發展。
此前,利時還通過幾次加法資本運作,利時集團不斷做大幫強。2006年,利時集團收購香港上市公司“通達工業”后,產能達到亞洲第一,產品出口到歐美、澳洲、中東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一年,利時集團以90%股份控股了新江廈股份和新江廈連鎖超市,成功進入商業連鎖版塊。目前,集團旗下已擁有大型百貨、購物中心、連鎖超市三大零售業態,如今在建和投入營業的大型百貨商場、購物中心、連鎖超市近50家。今年前11個月,零售業務在集團銷售額中的比重已達到60%。
據了解,利時集團家用品制造方面,現已形成寧波、深圳兩大生產基地。目前,利時領先全球市場的產品,包括儲藏系列、廚房及餐具系列、節日系列等三大類2500種家庭用品,在歐美、澳洲、中東、香港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生活中得到大量應用,成為Wal-Mart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合作伙伴,并已于美國、香港、南非、迪拜和德國等地設立了營銷分公司。
“我們的塑膠產品從2006年起開始走高檔路線!苯饋喲└嬖V記者,利時淘汰了大批檔次低、獲利差的產品,最高單件銷售價格從原來的2美元提高到16美元。產品附加值的提高也使銷售渠道從原來大超市連鎖逐步進入美國高檔百貨公司。
據介紹,以往利時集團一年的研發經費大約在2000萬元至3000萬元之間。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利時集團的年度研發投入增加到4000萬元至5000萬元。同時,他們還利用與高等院校建立的長期合作關系,在企業內設立了產品研發中心,針對市場和客戶需求變化,開發出大批高附加值產品。
去年,塑膠公司新開發了一組儲物盒系列產品。它采用仿玻璃的PS新材料,透明度和光澤度大為提升;在功能設計上也有創新,一個大盒內排列6只小盒,分裝不同食品,適合用作學生保鮮午餐盒。雖然這款產品的報價是傳統產品的一倍,但還是受到了客商的歡迎,訂單紛至沓來。
截止今年12月份,塑膠公司訂單已經排到明年7月份。
記者從市科技局了解到,去年,寧波全年獲得國家專利授權量首次超過1萬件大關,達到15830件,同比增長60.2%,是副省級城市中繼深圳、成都之后第三個超萬件的城市。其中鄞州、慈溪、余姚、北侖和寧海五個縣(市)區年專利授權量超過1000件,鄞州、慈溪、北侖三個區(市)發明專利突破百件。
“當前,中國企業還普遍處在制造業的低端,中國制造雖然遍布世界,但是在利潤分配上卻又處于絕對的劣勢!苯衲耆珖鴥蓵陂g,全國政協委員、利時集團董事長李立新提交提案,建議全國各地借鑒寧波經驗,加快經濟轉型升級,逐步從“制造”走向“智造”。
“利時模式”優二進三,轉型升級
盡管民企體制靈活方便轉換,但很多調查依然顯示,在諸多風險中,轉型依然排在第一位。有太多的民企在宏觀調控中敗亡,頭號死因恰恰就是轉型。無論主動也好,被機制逼著轉型也好,如果抓不住禍福轉換的鑰匙,其最終的結果,將不是利時所說的“禍兮福所倚”,而是“禍不單行”。
很多人曾經擔心利時的多元化,提醒李立新要注意別讓這把雙刃劍刺到自己!稗D型就意味著多元,因為要創新,在產業或管理上去嘗試新的做法,或者新舊融合,或者讓新的壯大,轉型和多元,并不是立即180度轉身,那樣容易摔倒。我也不贊同多元化,多元化需要試推!崩盍⑿率沁@樣理解轉型的,他在轉向第三產業后,并不放棄第二產業,第二第三產業并重是他的目標。
在傳統產業上利時進行了一系列的銷售創新后還不滿足,他們聯合清華大學等機構,在香港、美國聘請研發團隊,成功打造出“微笑曲線”!斑@些工作和體制都在幾年前完成了,我們現在打造的是品牌!崩盍⑿抡f,“研究怎么比別人早走半步,這個是轉型成功的鑰匙!
隨即,利時集團收購新江廈百貨46.6%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2006年11月,全資控股新江廈股份和新江廈連鎖超市,全面進軍商貿流通領域。在沃爾瑪、家樂福等外資流通企業占領優勢的中國商業市場,利時如何才能避開正面的競爭,站穩腳根呢?他們的策略是:依托商業連鎖,自主建設、自主經營,進軍以縣鄉為主的農村市場。
鄞州利時百貨開業、桐廬利時百貨奠基、海鹽利時百貨動工、新江廈購物中心開業、衢州利時百貨簽約……利時以不可思意的速度擴張。目前,利時已擁有百貨商場10家,連鎖超市40家,覆蓋寧波及浙江省內,而商業連鎖的發展也為集團帶來的豐富的現金流量。
李立新說:“在農村市場開商場、辦超市,既響應國家號召,增加了就業崗位,又能為企業帶來不錯的利潤,何樂而不為呢?”
2005年5月,利時集團收購寧波大型百貨公司――新江廈百貨和新江廈連鎖超市,全面進軍商貿流通領域。經過幾年的發展和經營,利時百貨和新江廈連鎖超市發展勢頭迅猛,年銷售額已經占到集團總額的一半左右,并且大有超過之勢!艾F在回過頭來看,我們的發展戰略和方向是正確的,與國家的宏觀產業結構調整不謀而合。試想,如果不是及早對企業進行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拓展農村市場的話,恐怕也會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中陷入困境!崩盍⑿抡f:“在農村市場開商場、辦超市,既響應國家號召,增加了就業崗位,又能為企業帶來不錯的利潤,何樂而不為呢?”
2009年,利時集團的總營業收入72億元,而商貿流通業收入就占了6成。如今,隨著新江廈百貨集士港店和利時百貨的相繼開業,是利時百貨的開業是利時集團發展商貿的一個里程碑,也標志著商業老字號新江廈的發展進入新階段。
據了解,未來3年,利時集團在做強做大主業的基礎上,將重點發展連鎖百貨和連鎖超市,集團還專門成立了連鎖百貨事業部,高薪聘用了一批高級人才,經營的方式主要是自主建設、自主經營,并計劃在未來三年內,面積在3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百貨連鎖店達到15家,利時新江廈連鎖超市達到100家,企業規模將擴大1倍以上,將為社會直接提供1萬余個就業崗位。屆時,“亞洲塑料大王”將成為“浙江商業大鱷”。
“利時模式” 打造“技術、品牌”真英雄
2007年之前,認識李立新這位“亞洲塑料大王”的很少,正是那一年兩會期間他叫賣“寧波孵化模式”走入了大多數人的視野,迄今為止,他已經在兩會上連續三年叫賣“寧波模式”。
“寧波模式”,是浙江寧波市2007年11月開始推行的外來務工人員“社保套餐”政策:農民工不用交一分錢,企業一次性繳納178.35元,農民工就可享受工傷、大病醫療、養老、失業和生育五大保險;其中工傷保險、大病醫保、生育險與現行政策規定一致,養老保險與現行低標準保險待遇一致,失業險按照標準的50%享受一次性生活補貼。
“員工心安則身安,這次珠三角的漲薪潮是被逼出來的,長三角地區那一天也不遠了。如果員工連基本保障都沒有,也不可能有心思干活。利時現在走的是‘農村路線’,政府的內需拉動政策雖然還在持續,但尚未形成真正的動力。企業需要付出努力,這不僅僅是設計農村所需產品,更是由‘消費型拉動’轉向‘增收行拉動’。農民工賺錢不易,以青春換錢不可再生,要他們單純消費無疑是要他們的命,如果建立健全的保障體系,提供更多的就地工作機會,農民增收后,消費實力自然提升,形成良性循環!
企業與社會環境是共生關系。美國一位家族企業的大家長曾說過:“你的企業不是孤立生存的,只有與其他人為善,與社區友好相處,企業才能生存長久,如果你破壞了這種生態體系,你的企業也將會失去立足之地!
自多產業轉移、多元化發展以來,利時集團的規模更是擴大了近一倍,員工增加到5000余名,年度銷售額翻了近一翻,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752376萬元,上繳各類稅收17608萬元,分別是2005年前的5倍和8倍,從2005年開始涉足商貿流通領域,至今雖然還不到4年時間,但利時的商業連鎖規模迅速擴大,新江廈連鎖超市發展到30余家,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4000余個。
“當別人還在做外貿代理的時候,利時已經去廣交會設立攤位,直接面對客戶了;當別人去廣交會設立攤位的時候,利時已經在美國開設了分公司,當別人考慮轉型的時候,利時已經進軍現代服務業……”從訂單式加工到自主技術、品牌、從傳統制造業到商貿流通領域,利時前進的每一個腳步,都可以說是創新的結果,用集團董事長李立新的話說就是:企業要發展就必須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總比別人先走一小步!
早在03年的時候,集團領導層已經充分地感受到這種傳統的外向型經濟會面臨著比較嚴重的發展瓶頸。通過國內外的市場考察調研,立足利時的實際情況,我們選擇了兩條路:一是傳統加工行業要增加附加值,走品牌發展之路提高產品的創新能力;另外一條路就是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進軍第三產業。事實證明,這兩條創新之路是完全正確的,不僅經受住了當前嚴峻經濟形勢的挑戰,而且與國家宏觀的產業結構調整不謀而合,表現出強勁的生機與活力!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方式亟待調整,各級政府相續出臺產業結構調整相關政策,號召企業進行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尤其是去年國務院又審議通過的《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將“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努力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放在了首要位置?梢灶A見,現代服務業必將成為浙江經濟新的增長點。去年底,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上,又提出加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以及為抗御金融危機國家實施的4萬億擴大內需舉措等等,都為服務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而利時的連鎖百貨和連鎖超市定位于大眾消費和農村市場,因而得到迅速發展,而且實現了“現金流”的通暢,從而能在當前的“經濟寒冬”中安然無恙。
分析利時的發展戰略,不難看出:中國的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立足國情、掌握國家政策、把握行業發展潮流,只有在有利的大環境下有目的地投資才能減少風險、贏得市場。在李立新的構想中,商業連鎖+家用品制造+資本投資,將構成利時穩健的業務組合,“我們已經沖破了傳統出口加工型企業發展的‘天花板’,在轉變發展方式上率先邁出一大步!边@也讓公眾驚訝的發現,原本單純從事外貿加工的利時集團,已經形成家用品制造、商業零售、資本投資的穩健發展組合。識大局者,目光置于長遠之地,方能得天下。李立新如今正在傾力打造一個更廣闊的發展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