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日早報》李立新:縮小高教規模增加技校比例 破解就業難 |
今日早報 2011、3、5 浙江聲音
“三本”改技校,破解就業難
李立新委員建議:縮小高等教育規模,增加技工學校比例
本報特派記者 章建森
早報訊 一邊是大學畢業生就業難,一邊是企業技工嚴重短缺,在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這一現象尤其突出。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利時集團董事長李立新建議,適當縮小高等教育規模,將大學三本(獨立學院)改成培養技工類人才的技術學校,以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和企業技工荒。
大學生就業難、企業技工荒
李立新說,目前全國范圍內出現了用工荒,實際上主要是技工荒。
“以寧波為例,寧波市總工會去年的一份調查顯示,該市技能人才隊伍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主要存在四大問題!彼f,首先是技工總量明顯不足。目前,寧波市技能人才總量為85.63萬人,不到產業工人的40%,其中高級技能人才(含高級技工、技師、高級技師)只占技能人才總數的7.3%左右。尤其是在制造業處于勞動力主體地位的外來務工人員中,技能素質相對較高的更是鳳毛麟角,全市349.1萬的外來務工人員中,初級工以上的技工只占30.64%,其中高級工以上技工僅占2%。
“第二個問題是技工學歷層次偏低。以寧波為例,初中及以下學歷的技師約占27%,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技師僅占10%!彼f,第三,技工專業、地域分布失衡。從專業分布上看,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機械加工、模具制造、商貿等行業。目前最緊缺的是機電一體、裝備制造、電腦數據控制等技能人才;從地域分布上看,約83%的技能人才集中在市本級中心城區,各縣(市)所擁有的技能人才僅占17%左右。
“還有一個是技工年齡結構老化!崩盍⑿抡f,在寧波市,技能人才總體年齡偏大,高技能人才面臨年齡斷層,以技師為例,30歲以下的青年技師約占4%,46歲以上的占45%。
“而另一方面,大量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崩盍⑿抡f,2009年寧波共接收應屆大中專畢業生43838人。寧波全市共有4043名應屆畢業生當年未實現就業。由于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間存在一些錯位,形成了“招人難”、“就業難”的兩難矛盾。
李立新說,從全國范圍看,這個矛盾更加明顯,“全國2010年畢業的600多萬大中專畢業生中,還有60多萬尚未就業。與此相關的一個現象是,中國各大城市的技術工人處于嚴重短缺狀態,制造業高級技工缺口達400余萬人!
眼高手低是大學生通病
李立新分析,這種“兩難”矛盾在人才市場的日常招聘會上有著明顯的表現:普通專業如計算機、文秘、財會等畢業生嚴重供大于求,而一些“灰領”人才、服務業人才和特殊專業人才又極為緊缺,企業屢招而不得;辦公室文員類的崗位應聘者趨之若鶩,而跑業務、跑銷售和下車間的崗位卻乏人問津。
他認為,目前大學畢業生及其家長的就業期望值過高!半S著高校擴招,原本可能是上職高、技校的學生成了大學生,原來可能上中專、大專的成了本科生!崩盍⑿抡f,學歷的改變,自然使畢業生和家長理所當然地認為大學生應該從事白領職業,沒有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和理想,進行長遠的職業規劃,過分地追求待遇、工作環境、職業地位等,又不愿吃苦,貪圖安逸。
“一些大學生眼高手低,死抱著招收名額越來越少的機關事業單位不放;一些人對大型國企和高薪行業情有獨鐘;一些人緊盯著市區單位,寧愿不就業,也不愿到基層、鄉鎮和中小企業去,使他們的擇業范圍囿于極為狹窄而競爭又特別激烈的領域!彼f。
“三本”就業率遠低于技校
而另一方面,李立新認為目前國內很多高校人才培養與實際使用脫節。
“很多高校在辦學指導思想、專業設置和培養方式上,存在著較多問題!彼f,比如高校對社會需求哪些類型的人才、何種層面的人才、需要多少等調查論證不全面、不深入,一些專業設置過度重復,普通專業招生過多,一些熱門專業畢業生也出現過剩,而社會緊缺的技工人才的培養卻跟不上步伐。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不足,也使眾多畢業生在用人單位提出的具有實踐經驗和操作能力這一要求面前鎩羽而歸。
李立新說,目前一些企業與大專院校合作,采取委托培養和自主培養的辦法,解決用人需求問題。校企合作辦學如今在全國已很普遍。但仍然不能徹底解決“就業難、招人難”的結構性矛盾。
而目前國內“三本”院校招生人數可能占全部高校的20%-30%,這部分學校的就業率遠低于高職、技校。 |
瀏覽次數:382 |
返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