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權”分配好了,人車各有道
“限購搖號令意欲購車的市民焦慮,單雙號限行促使市民購置多輛車,城市車輛不減反增。寧波今年將通過整合市中心三江片優勢資源,實施‘步行系統’建設!艺J為交通擁堵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車多,而在于城市缺乏科學規劃!比珖䥇f委員、利時集團董事長李立新的一項提案,建議各地確立“路權分配”理念,因地制宜建設“步行系統”,從根本上醫治交通擁堵的“城市病”。
□金報特派記者 潘君耀
規劃要更具前瞻性
交通擁堵是一種“城市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幾成“堵城”。不僅如此,交通擁堵還在向二三線城市迅速蔓延。行車難、停車難問題日益突出,惡劣的路況在某種意義上使得開車已成為最浪費時間而又最無奈的一種出行方式,交通擁堵也因此成為政府和百姓最為關注的民生話題之一。
對此,各地多采取限購限行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應急性措施,而這些措施或多或少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陷:擁有私家車并能順利出行,是公民幸福指數的一個重要指標,限購限行,使公民的幸福感打了折扣。
李立新委員認為,如果我們的城市規劃更具前瞻性與合理性,那么城市交通擁堵完全可以限制在可容忍的范圍內。
香港經驗可供借鑒
作為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利時集團掌舵人,李立新經常要到世界各地進行商務考察,他認為,中國香港以“空中連廊”為代表的“步行系統”,在治理城市交通擁堵上最具優勢。在香港鬧市區,處處可見“人在空中走,車在地面行”的立體交通景觀。正因為人車各行其道,互不影響,香港街頭雖然車多路窄,汽車總是飛來駛往。
據李立新委員介紹,上世紀80年代后期的香港,鬧市區道路大多狹窄,車輛又越來越多,車多人多,道路擁堵不堪。上世紀90年代開始,香港大規模改造步行系統。在此后的10多年間,香港先后建成了長長短短近600條“空中連廊”和人行天橋,與地下通道相結合,組成了一個完善的步行系統,尤其在中環、金鐘、灣仔和尖沙咀等鬧市地區,步行系統非常完善。從上環到中環,有一條全香港最長,也最具特點的“空中連廊”。這座連廊由西向東全長1000多米,加上其他旁支,整體長度至少有3000米以上。連廊從上環西港城的信德中心開始,跨越數個街區,連接多幢甲級辦公樓或商業大廈,到達中環的怡和大廈等地。這一帶是香港的“心臟”,憑借這條縱橫交錯的“空中連廊”,人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抵達各政府部門、港交所、客運碼頭、著名銀行、保險公司、大型商場、電影院等,交通十分便利。
步行系統體現“路權分配”
“香港的步行系統實際體現了一種‘路權分配’理念,避免了內地很多城市常見的人車混行、人車爭道現象,基本做到‘人有人路,車行車道’,城市交通秩序井然!崩盍⑿挛瘑T表示,“步行系統”的建立,不僅可解決交通擁堵問題,還有助于營造城市的商業旺區,有利于提升城市的休閑品質。那些個性鮮明、創意突出的“空中連廊”、“人行天橋”,則可成為城市一景。市民出行,不用過馬路,不用擔心汽車,不怕日曬雨淋,“勝似閑庭信步”。
香港由于部分地區是海島,地下全是堅硬的巖石,如果建設地下人行通道,施工難度較大,因此香港大多采用空中連廊的辦法。內地的大部分城市比香港擁有更為有利的地質自然條件,所以,李立新委員認為,內地大中城市完全可以因地制宜,選擇最經濟、最合適的步行系統建設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