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消息《政協委員李立新:建議將“三本”大學改為技工學!
位列“中國教育新聞榜”
本網訊 記者 杜錫平3月9日北京電 全國兩會“中國教育新聞榜”今日揭曉,新華社消息《政協委員李立新:建議將“三本”大學改為技工學!肺涣衅渲。該消息于3月3日首先刊登于新華網、人民網、新浪網、中國新聞網、和訊網、中國教育新聞網,繼而被國內外2000余家媒體轉載,引起網友熱議,成為兩會期間最熱的媒體話題之一。
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利時集團董事長李立新提交了《關于將“三本”大學改為技工學校,以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企業技工荒的建議》。該提案寫到,一邊是大學畢業生就業難,一邊是企業技工嚴重短缺,在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這一現象尤為突出。
提案以寧波市的技工現狀為例:據寧波市總工會去年的一份調查顯示,該市技能人才隊伍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主要存在四大問題:一是技工總量明顯不足,目前,寧波市技能人才總量為85.63萬人,不到產業工人的40%,其中高級技能人才(含高級技工、技師、高級技師)只占技能人才總數的7.3%左右;二是技工學歷層次偏低,初中及以下學歷的技師約占27%,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技師僅占10%;三是技工專業分布失衡,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機械加工、模具制造、機電一體化、商貿等行業。目前最緊缺的是機電一體、裝備制造、電腦數據控制等技能人才;四是技工年齡結構老化,以技師為例,30歲以下的青年技師約占4%,46歲以上的占45%,高技能人才面臨年齡斷層。
但同時,在人才市場的日常招聘會上卻呈現出極端的兩極反差:辦公室文員類的崗位應聘者趨之若鶩,而跑業務、跑銷售和下車間的崗位卻乏人問津,普通專業如計算機、文秘、財會等畢業生供大于求,而一些“灰領”人才、服務業人才和特殊專業人才又極為緊缺,企業屢招不得。盡管目前校企合作辦學規模逐年擴大,但仍不能徹底解決“就業難、招人難”的結構性矛盾。
提案援引媒體報道,全國2010年畢業的600多萬大學生中,還有60多萬尚未就業。尤其是“三本”學校招生人數可能占全部高校的30%,而這部分學校的就業率遠低于高職、技校。與此相關的一個現象是,中國各大城市的技術工人處于嚴重短缺狀態,僅制造業高級技工缺口就多達400余萬人。
鑒于此,李立新委員建議適當縮小高等教育規模,將大學三本(獨立學院)改成培養技工類人才的技術學校,以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和企業技工荒的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