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日報》12月18日報道:
感恩,成就孫永海義舉
——一場生者對逝者的生命追問
本報記者 蔣煒寧
昨天一早,家人抱著孫永海的骨灰盒,啟程返鄉。
是什么,讓一位黑龍江籍的外來工在異鄉寧波身后捐出器官,點亮5個生命?
這似乎是一場無法完成的心路尋訪。見到孫永海時,他已被宣布腦死亡,生命靠10多根管路維持,無人能抵達他的心靈深處。
然而,這又是一次奇特的生命追問——短短5天,在他生命最后的驛站寧波,每天都有十余個發自肺腑的聲音,有親人、朋友、同事,憶起他生前的點點滴滴,將我們引入他的生命磁場,感受他的生命溫度。
生命中愛的底色
鄞州二院護工主管賈連江是孫永海的同鄉。因為走得很近,兩人常嘮嗑。老賈說,老孫從小家里窮,但心地很好。其實,年輕時他在大慶油田上過班,后來老父親生病,家中無人干重活,老孫就回家了。此后,做農活,當代課教師,賣魚,最近10來年他一直在外打工。
老伴孫淑華說,老孫一輩子沒掙上啥錢,但只要有人求上他,兜里沒錢,也會借來給人。老孫性格爽朗,愛開玩笑,有同情心。2008年租住在鄞州四明小區時,聽說汶川發生特大地震,老孫把兜里僅有的50元給捐了,聽到她埋怨,老孫說:“人家家沒了,命沒了,咱捐些錢,饅頭就咸菜挺過這些天,等工資發下來又能開支了!”
賈連江說,偶爾喝上幾盅酒是老孫生活中最大的享樂了。利時百貨鄞州店行政部副經理陶寧說,一個月前孫師傅請他幫著挑一身冬衣。在一堆打折衣物里,老孫看中了400元的兔毛棉襖,喜滋滋地說這是他這輩子買過最貴的衣服。
“每次運送輸液瓶,一車有兩三百斤重,孫師傅總是說:我來,我來!然后,一路小跑地搶這份重活干。其實,拿藥、領料、送化驗單、推送病人,每天30多趟在醫院里樓下樓下地跑動,挺累人的。想叫他歇一歇都難!痹谯粗荻鹤o工總調度陳華的回憶中,老孫特別體諒同事。
那份體諒也永久地存在利時百貨鄞州店的保安小胡心底。今年10月,小胡因護理住院的妻子,請老孫代班。每天16小時連軸轉,10天后,小胡回來上班,把頂班費折現給老孫,老孫沒收,說:“你上有老下有小,這錢留著緊著花吧!”
寧波人的愛溫暖著他
“來寧波的第4天,父親就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李惠利醫院做護工!崩蠈O的兒子孫明星每次提及都心存感激。他說,父親一生走過很多城市,找工作從來沒有這么容易過。
老伴孫淑華說,老孫每隔十天半個月會往家里打個電話。她總在電話那頭催促他快些返鄉。老孫總說,寧波地方好,人好,他還想打幾年工。每逢春節、生日,她總能收到三五百元的匯款。
寧波用點滴的愛溫暖著這位異鄉游子。陶寧對瘦高個子的孫師傅印象特別深,在他管的地下停車庫,三四百輛電瓶車一輛也沒丟過!暗叵率页睔庵,冷風時不時往里灌,裹著棉大衣還嫌冷?紤]到老孫年齡大,經常腰背酸痛,就把他調到了地面上的監控室里。室內有空調,活兒也輕松些!
老孫的同事中有本地的,也有外來的,相處都很融洽。前年7月,鄞州二院一名保安家中失火,物業公司的管理層悄悄地自發捐了上萬元錢,考慮到護工收入不高就沒告訴。老孫得知后,當場掏出100元,還發動周圍的同事捐款。賈連江說,當時孫永海月收入只有千把元。物業公司了解實情后,又悄悄地把錢退還給他。這讓老孫很感動,總說“寧波人,好!”
感恩,所以奉獻
陳華說,做護工時,孫師傅特別心疼那些晚期腎病患者,推輪椅時會輕些。常常有排隊等待腎移植的病人家屬一趟趟地往醫院趕,詢問何時能輪到手術。孫師傅碰上了,就會順帶安慰幾句。
大家多次聽老孫說起:“咱老了沒啥用,死后身上有用的器官,就取吧,還能救人一命呢!”同樣的話,他不止一次在電話里跟老伴說過,沒少遭埋怨。
孫明星說,父親從小教育兩兄弟要感恩,F在,孫明星每到一地打工,都會定期無償獻血,3年來捐獻了6000多毫升鮮血。
寧波的冬日,寒氣逼人。昨天,在老孫最后的工作崗位——監控室里,木椅上方厚實的棉墊還在,斯人已逝。耳畔響起他同事、朋友和家人的話——老孫有身后捐器官的義舉,咱都能理解!
昨天,孫永海的小兒媳婦詹春平代表家人給利時集團辦公室人員發來短信,正在返鄉路上的她說,感謝利時集團的熱心幫助,感謝寧波。
http://daily.cnnb.com.cn/nbrb/html/201112/18/content_4048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