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在全國范圍內取消公職人員公費醫療
加快實現全民醫療服務均等化的建議
1998年1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要求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所有用人單位(包括機關事業單位)及其職工全部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2009年我國出臺新的醫改方案,該方案明確提出,將在3年內基本實現醫保全覆蓋,這意味著所有現存的公費醫療制度最終將全部與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并軌。
《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發布已13年,新醫改方案限定的3年期限也將過。內地31個省區市中,有24個已取消公職人員的公費醫療,全部參加醫療保險。但仍有7個省份及33萬人的中央級公費醫療沒有完全并軌職工醫保,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和公眾詬病。百姓甚至因此質疑政府的公信力,懷疑公職人員為維護自身福利特權而拖延醫改。
為此,我建議盡快在全國范圍內取消公職人員的公費醫療,實現全民醫療服務均等化。
1、取消公費醫療就是取消特權福利,有助于消融官民對立情緒。
我國的公費醫療制度于1952年建立,享受的對象主要為機關、事業單位公職人員,是對公職人員的一種免費醫療保障制度。公費醫療是少數人享受的特殊福利,帶有嚴重的等級化和階層化特色。
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分四個等級:第一等級是官員、公務員和部分事業單位人員,享受優越財政撥款的公費醫療甚至公費療養;第二等級是一般城市職工,企業和個人各交一部分保險費用,個人賬戶加社會統籌;第三等級是城市無固定工作的居民,購買商業保險;第四等級是農村人口,參加低層次的農村養老與合作醫療。
1998年以來,我國的醫療制度雖在不斷改革,但不同群體的醫保待遇依然差別甚大。單看報銷比例,公費醫療在90%以上,職工醫保70%以上,新農合和居民醫保更低,近年為60%左右。此外,不少地方的公費醫療是“下有保底、上不封頂”,而職工醫保和新農合起付線高、封頂線低。職工醫保封頂線為年平均工資的6倍,遇到大病,個人負擔不輕。何況,職工醫保需要個人繳費,加上所在單位的繳費,合計比例在10%左右,這些都從多數人原本就不高的工資中來。而公務員等公職人員,收入穩定,平均工資水平較高,不需為公費醫療繳費。同是納稅人、同是勞動者,不繳費的反而得利多。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底層民眾自己醫療難有著落,卻要納稅供奉旱澇保收的公職人員優厚的醫療,其合理性讓人懷疑。尤其是在醫療資源緊張,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情況下,公職人員享受公費醫療,引起民怨在所難免。
醫療是人最基本的權利需求,也是公共服務的基本內容,公共服務不能因身份職業的不同而區別對待,它應該全民化、均等化。
百姓“仇官”又“羨官”,與官員享受公費醫療,官民醫保差距大有直接關系。
取消公費醫療,就是取消“官”的特權福利;取消公費醫療,就是破除公共服務的“三六九等”。這有助于促進社會公平,消融官民對立情緒。
2、取消公費醫療,可以節約公費開支,減輕政府財政負擔。
據媒體報道,一個經濟并不發達的省會城市的一個區,其2009年的公費醫療財政支出近5800萬元,2010年為7200萬元,增速超過20%。試想,一個縣市區一年公費醫療財政支出動輒幾千萬,那全國的公費醫療財政支出又將是一個怎樣的驚人數字?!
公費醫療大多實行“按項目付費”的實報實銷制度,所花的費用基本上是100%報銷。而這種“后付制”缺乏對醫療費用的控制力度,造成醫療費用增長失控的局面。數據顯示,全國公費醫療支出從1953年到1995年增長了106倍,而同期財政收入僅增長27倍;后來我國許多地方實行大病統籌,1996年費用支出是1993年的5倍多,僅1996年比1995年翻了一番還多。
公費醫療下,醫院的隱性虧損一直在增加。公費醫療下的報銷是財政承擔80%,醫院承擔20%,“公費報銷越多,醫院墊付的越多”,許多公費醫療指定醫院已經不堪重負。公費醫療還產生了諸如“一人公費全家揩油”、濫開營養滋補品、生活用品和化妝品等怪現象。
取消公費醫療,無疑可以節省一大筆政府的財政支出。也可消除公費醫療制度下的“一人公費全家揩油”等怪現象。政府也因此可以將節省的財政更多地投入到民生福利之中,讓民眾平等地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
3、公務員醫改要徹底,取消公費醫療后,不應再享有“公務員醫療補貼”。
不少地方公職人員醫改的方案中,相比城鎮職工基本醫保,多了一項“公務員醫療補貼”,此項補貼由政府財政支出。也即公務員并入職工醫保后,仍可享受補充醫療保險,保證“待遇不變”。
由此可見,公務員醫療領域的“去公費醫療”并不徹底。這一政策,使得公費醫療改革“換湯不換藥”,遭遇民眾普遍質疑。
天津市2008年發布的《天津市國家公務員醫療補助辦法》,該辦法規定的待遇支付標準為:在一個年度內發生的門診醫療費累計在10000元以下(含10000元)的部分,在職人員補助80%,退休人員補助90%,副司局級以上人員補助95%;住院費和門診特殊病醫療費在5.5萬以下的,報銷比例同上;超過5.5萬元至大額救助最高支付限額(25萬元)部分,公務員醫療補助均補助75%,不區分人員類別;超過大額醫療費救助最高支付限額部分,在職和退休人員補助95%,副司局級以上人員補助100%。
這是貌似取消了一項不平等,卻又制造了新的不平等!叭诺取币廊淮嬖,公平公正依然遙遠。體現了政策設計者始終把自身列為“例外”,沒有勇氣向自身開刀。
如果社保制度本身在公平性方面存在明顯不足,不僅無法促進公平,反而會拉大不公。所以,公務員醫療改革不能僅僅從名義上取消公費醫療,應該從實質上取消其醫療特殊化。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社會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