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3月8日報道:
李立新:應降低設立金融機構的門檻
全國政協委員、利時集團董事長稱,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應讓民間借貸陽光化
實體經濟發展、中小企業融資、民營經濟是今年兩會的熱點議題。作為國內民營企業500強之一的領軍人,全國政協委員、利時集團董事長李立新對此體會頗深。
“大多數的改革步伐不夠大,有些經濟領域的改革要越早越好!崩盍⑿伦蛱煸诮邮苡浾卟稍L時表示。
今年,李立新提交了6個提案,涉及到石油壟斷、金融創新、中小企業融資等話題。他建議,政府可以不向小微企業征稅,石油領域、金融領域都可以向民營資本開放,認為之所以中小企業貸不到款,因為銀行是壟斷的。
要破除金融壟斷
新京報:關于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大家討論很多,你在提案中也提到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你怎么看這些現象背后反映的問題,有什么解決辦法?
李立新:這里面很多很多的問題,歸根到底需要金融體制的改革和創新。
為什么會出現中小企業貸不到款,因為銀行是壟斷的。要是開銀行和開超市一樣,只要登個記就可以,那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可以解決。所以我在提案里面提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要放開金融管制,讓民間借貸陽光化。
政府加強引導監督,這樣使大家都在法律的程序下有序地開展經營活動。
目前利率沒有市場化,現在的通脹是5%-6%,老百姓把錢存到銀行利率是3%-4%,不但沒有升值保值,反而出現了貶值。我們說執政為民,就應該改革金融體制,進行金融創新。因此,我提了提案,要破除金融壟斷,降低設立金融機構的門檻,讓更多的民營資本進入金融市場。此外,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利率市場化。
新京報:如果利率市場化,是不是會惠及眾多中小企業?
李立新:利率市場化會讓所有人受益。實際上民間借貸也是利率市場化的一個體現。雙方在協商中,根據綜合因素得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利率水平。但現實是,現在如果把錢存到銀行,一年存款利率3%-4%,但通脹就5個點,這與我們的理念不符。因此,金融體制改革、利率市場化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沒有實行利率市場化,就造成了不平等的競爭。
新京報:扶持和設立更多的小型金融機構,是不是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辦法?
李立新:要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小型金融機構是一個發展方向,比如社區銀行。很多中小企業報表不健全,這里面就要靠了解,靠信譽,需要更多的社區銀行、村鎮銀行。大的金融機構需要健全的財務、抵押物,那小微企業就借不到款了,所以要大力發展這種小型金融機構。
建議對小微企業可以不征稅
新京報:去年到今年,溫州和其他地方一些做實業的人覺得利潤薄,轉向去做了金融中介、高利貸等,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李立新:這就是金融壟斷造成的結果。做實業利潤低,但因為金融是壟斷的,放高利貸利潤就高,因為你從正規渠道借不到錢,這都是金融壟斷惹的禍。很多中小企業需要錢,但向大的金融機構又借不到錢,只能轉向民間借貸,F在通脹五六個點,民間借貸沒有十個點,誰借給你錢?
新京報:這個問題是不是也說明企業的稅負過重了?你在提案中提到減稅,你怎么看現在稅制上的變動?
李立新:對。這在另一方面也說明企業稅負過高。做高利貸不用繳稅啊,大家都是現場交易。去年我們國家GDP的增長只有9%左右,但稅收的增長是22%左右,這說明我們的稅負肯定是過高了。
有了稅收的基礎,我們現在也具備了減稅的條件,F在也有一些變動,比如營業稅改增值稅,這是避免重復征稅的問題,它不能解決稅率過高的問題,應該把增值稅的稅率下調,這是最直接的減稅,比如從17%減少到15%,從15%減少到13%,
另外一方面,我覺得小微企業就不要繳稅了。我們寧波、浙江,民營經濟為什么這么發達?因為政府采取了較為寬松的態度,你自由自在去發展,等你發展大了,你再來繳稅。
比如說小微企業,一年掙十萬,你讓他去交什么稅?或者你派個人去盯著他,你的成本就很高,你收一萬的稅,可能成本好幾千。而且小微企業沒有成長起來,等他成長起來再去征稅也不遲,這就是放水養魚。
這個也不用制定政策,你不去查不就可以了嗎?像寧波,環境就很好,個體戶、小老板,就讓他自由自在地發展。
油荒是國有綁架民營所致
新京報:你還提到了石油行業的壟斷問題,在這方面,也存在與金融行業類似的問題嗎?
李立新:石油壟斷在幾個方面可以放開,一個是石油進口權,可以讓民營企業參與,他有實力、有資本。第二,更多的加油站、零售的網點可以更加放開,現在很多的網點是中石油、中石化的。
以我調查的一家寧波民營油企為例。這家油企有4個加油站。油企老板說,在常態經營時,4個加油站光柴油一天就能賺上萬。即使出現“批零倒掛”,為了留住客戶,也甘愿暫時虧本,只要有油可賣,他斷然不會掛出“無柴油”的牌子。
顯然,國有石油巨頭對民營油企控量供油甚或斷供,是因為國有石油巨頭們不愿讓豐厚的利潤從自己手中流走,讓民營油企分享。所以,“油荒”的頻發,是國有石油巨頭“綁架”民營成品油批發、零售企業所致,是國內石油市場兩股力量以消費者為“人質”鬧出的供油矛盾鬧劇。
新京報:前段時間大家熱議公益性國企,你怎么看?
李立新:我認為,如果這個行業跟老百姓息息相關,比如教育、醫療衛生,可以是公益性的,但其他的領域,應該是競爭性的,應該一步一步地放開。
比如石油行業、金融行業,放開之后過了若干年,也會出現很強大的民營企業,公益性的國企應該限制在很窄的范圍內,其他的都應該放開。
在金融領域,民生銀行不是干得很好嗎?在金融行業,實際上是有國際標準的,比如資本充足率,有了標準就可以放開做,而不用再次管制。比如小額貸款公司,細則里面為什么要有一條銀行發起呢?有了銀行發起,民營企業能有多大的活力?
7.5%表明放慢速度換轉型
新京報:作為一個民營企業的經營者,你現在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李立新:核心問題是融資難,錢借不到,另外是稅負高,然后才是招聘難。上規模的企業融資稍微好一點,有抵押物,有穩定的現金流。
新京報:如果從時間上看,你覺得哪一年最難?
李立新:從2008年到現在,我看沒有一年好的,每一年都如履薄冰。今年更難。政府工作報告將GDP增速定在7.5%,就表明一個態度,放慢增長速度來換取轉型升級。另外,房地產調控2012年肯定不會放松,湊在一起,今年經濟會比較困難。
我們是做連鎖企業的,我們今年的增速就比去年低;你看家用電器,今年1、2月份的增長,就比去年低很多。政府工作報告就直接告訴了我們,增長可以低一點,注重質量。
本報記者 吳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