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3月4日報道
每人都有自己的改革路線圖
本報記者 劉世昕 林潔 白雪
如果沒有20年前鄧小平的南巡談話,全國政協委員、飼料大王劉永好今天或許還在一所中專學校里當老師。如果不是搭上了改革的快車,全國政協委員李立新可能沒機會掌舵每年銷售額過億元的利時集團。在招商銀行行長、全國政協委員馬蔚華看來,也只有地處改革發源地的深圳,才會誕生招商銀行這樣第一家完全由企業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今天,當他們相聚在北京時,見面的話題都與鄧小平南巡談話20周年相關。
這些曾經的改革風云人物都在想,新一輪改革又將帶來怎樣的機會?更重要的是,他們憧憬改革能破解前行的諸多難題。改革大潮中的歷練使他們能清醒地看到目前存在的問題,各自都有一幅未來改革路線圖。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遲福林清晰地記得,20年前,他的一位朋友把刊登《東方風來滿眼春》的報紙專門從深圳傳真給他,當時他的身份是海南省體改委主任。拿著這份報紙,他闖入了時任海南省省委書記鄧鴻勛的辦公室,“快看看吧,我們不能錯過改革這班車!”遲福林興奮地向省委書記說起他的改革暢想。接下來,他和同事熬了幾個通宵,起草了一套海南經濟改革方案:要再造一個香港。
今天,遲福林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幾天前看到《人民日報》呼喚改革的評論員文章《寧要微詞,不要危機》,心情和20年前一樣激動。本次兩會,關于改革,他有一肚子的話要說。
在遲福林看來,與20年前相比,今天改革的內容發生了變化。20年前討論的是要不要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而今天,當市場經濟走過20年,碰到了一系列的新問題,最突出的是由于利益關系失衡帶來的矛盾,比如,投資消費的失衡,收入分配的失衡等等。這些問題是這次兩會他最想呼吁決策部門關注的。
他透露,這幾天有中央領導要到他所在的界別聽取討論,他要當面向中央領導提出他對改革突破點的思考,包括收入分配改革、如何平衡投資與消費、如何解決農民工進城、公共產品不足問題等等。
1993年,寧波的農村青年李立新拿出自己當銷售員的積蓄,加上父母支持的幾萬元,創辦了一家塑料制品廠,生產放相片用的相框。20年后的今天,當年的小作坊已經成長為擁有員工6000余人、年銷售額達105億元的大企業;貞浧鹱约旱膭摌I路,李立新說,是改革給了他不一樣的青春人生,他的成長與改革20年同步。
再次聽到改革的腳步聲,李立新委員希望這一輪改革能再次開啟民營企業的春天。在他看來,融資問題、稅賦問題、勞動力短缺都在掣肘民營企業前行。而現在已經到了改革最好的時機,國家和個人都不能錯失改革良機。
回憶起20年前的鄧小平南巡談話,全國人大代表TCL總裁李東生說,當時TCL集團已經創辦10年,那時也正是企業迷茫彷徨需要信心和出路的時候,而南巡的春風堅定了企業發展的決心。在企業界,和李東生一樣在1992年就當老板的那批人,被稱為“92派”企業家。李東生說,這說明這批企業家應該更有使命感和責任感。今年兩會,他帶來的建議主要聚焦改革、轉型與發展,包括農村教育改革、企業減稅改革等。
在跳進改革浪潮之前,南存輝只是浙江的一個小鞋匠,為全家生計而奔波。1984年7月,南存輝創辦了一個開關廠。到1992年之前,這個小廠不僅為廠房和生產銷售發愁,也在為“姓資姓社”的問題被反復質疑,規模做不大。
改革徹底改變了南存輝的人生軌跡。他的企業如今銷售額近300億元,有超過兩萬名員工。他的成功被看作是“浙南模式”的杰出代表。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的今天!比珖舜蟠砟洗孑x今天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在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改革之后,他感到后勁越來越足。
“前面幾十年,充分體現了改革開放的重要性、必要性,改革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應該繼續改革下去!
“作為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我還是歡迎繼續改革。盡管這意味著我要面對新的挑戰和困難,也許還有失去。但改革要服從于發展的需要。我將身在其中,繼續高舉改革旗幟!蹦洗孑x說。
民營企業家、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已經連任4屆政協委員。這位當年改革的受益者認為,改革還遠未到頭?哭r業起家的劉永好目光緊緊盯著農村亟待破解的難題。特別是在經濟轉型階段,農業如何從傳統的小農經濟向規;默F代農業轉變,從各家各戶斷裂的生產模式向產業鏈轉變。轉變的背后需要中央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包括土地流轉的改革、農村信貸的改革、農民工的問題等等。在劉永好看來,這些難題不破解不改革,農村就沒有出路。
面對中國青年報記者,劉永好鄭重地說:“沒有改革,就沒有中國的今天,沒有改革,中國人就沒有尊嚴!
http://zqb.cyol.com/html/2012-03/04/nw.D110000zgqnb_20120304_1-T0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