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金報》12月8日報道
寧波人體器官捐獻者一年不到從“0”變成“16” 這并不是冷冰冰的數字,它為60多名患者帶去希望 “利時孫永海愛心基金”為捐獻者家人發放17萬元愛心款
12月5日,年僅5歲的小男孩唐金龍因為突發腦出血離世,捐獻了一個肝臟和兩個腎臟,挽救了3個器官衰竭的重癥病人的生命。他是寧波目前年齡最小的人體器官捐獻者。去年12月13日,因為嚴重顱腦損傷,在寧波打工的孫永海捐獻一肝兩腎雙角膜,他是寧波首例人體器官捐獻者。
記者從寧波市紅十字會了解到,一年不到,寧波已經實現16例人體器官捐獻!跬ㄓ崋T 夏靜虹 記者 賀艷
[數據] 16例人體器官捐獻 為60多名患者帶去希望
在16例人體器官捐獻者中,最小的是年僅5歲的唐金龍,最大的是60歲的孫永海,其中9例為40至60歲的中老年人,3例為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所有捐獻者共捐出13個肝臟、32個腎臟以及16個角膜,為60多名患者帶去生的希望,改變了60多個家庭的未來。
在孫永海之前,寧波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僅有32人。而短短一年間,在大愛的感染下,登記捐獻人體器官的志愿者迅速增長,目前已達到320名,其中男性149名,女性171名,浙江籍人士占到八成,30至50歲的青壯年人是主力。
在這320名登記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中,有一部分是受捐者。他們曾經瀕臨死亡,是大愛者捐獻的器官讓他們重獲新生。曾經做過換腎手術的梁先生,在今年年初和妻子一起填寫了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同意在死后無償捐獻腎臟、肝臟、心臟、肺臟、胰腺、小腸等器官。他說,目前的幸福生活完全來源于好心人的一個腎,“所以我們覺得自己也應該去幫助別人,到時候把身上有用的器官都捐獻出來!
[大愛] “利時孫永海愛心基金”發放17萬元愛心款
在捐獻人體器官的大愛浪潮中,也涌現出了熱心公益事業、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愛心企業。孫永海捐獻人體器官的大愛事跡見諸報端,他生前供職的企業——利時集團董事長李立新深受感動,潸然淚下。為此,利時集團設立了“利時孫永海愛心基金”,首筆資金為100萬元。這是浙江省首個由民營企業創建的、專門用于捐助器官捐獻者家庭的愛心基金。
按照規定,擁有寧波市常住戶口的器官捐獻者家屬可以憑借《器官捐獻榮譽證書》,根據捐獻者所捐器官的重要性,分不同檔次獲得額度大小不等的捐助,外來務工人員在寧波工作滿6周年以上,同樣可以獲得捐助。
今年1月20日,“利時孫永海愛心基金”為第二例人體器官捐獻者楊洪祥的家人送上3萬元愛心捐款;今年8月21日,利時集團向第三例器官捐獻者帥遠杰的一對兒女發放了2萬元助學金……到目前為止,一共有3例器官捐獻者家屬獲得捐助,捐助資金17萬元。
昨天,記者了解到,“利時孫永海愛心基金”成立周年將至,利時集團將在鄞州區紅十字會的監督幫助下,及時注入新的資金,以確保愛心基金賬戶里有100萬元可供支配,幫助更多人。
[困難] 相關法律還有待完善,且沒有專門管理機構
《孝經》里有一句話“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如今,這個傳統觀念正在一步步地改變!叭绻译x開這個世界,我的器官還能挽救別人的生命,那干嗎不把它留下來呢?”在采訪器官捐獻志愿者時,這是大家講得最多的一句話。
毫無疑問,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在一步步地開展,不過目前制約這項工作進展的問題也在逐漸暴露。今年10月份,寧波舉行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總結會議暨業務培訓,寧波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雅飛總結了人體器官捐獻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包括:有待進一步完善的法律制度;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和統籌協調機制;有的醫療機構尚未取得共識等。
在前來咨詢的捐獻者中,有人詢問:“捐獻器官能不能像獻血一樣,捐獻之后,萬一家人生病需要移植器官,能不能獲得優先?”趙雅飛表示,為進一步推進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需要積極推動法律修訂,確保人體器官捐獻依法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