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時報》2012年12月13日報道——
外貿寒冬,利時暖秋何來?
□記者 馬云峰 通訊員 杜錫平 夏靜虹
今年1至11月,利時出口14.5億元,同比增幅超30%。這也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利時出口增幅連續5年超過30%——
日前落幕的秋季廣交會寒氣逼人:采購商與會總人數比上屆減少10.26%,出口成交額下降9.3%。
而利時日用品公司受“寒潮”影響并不大:該來的客戶都來了,雖然北美、歐洲份額略有下降,但俄羅斯、南非等新興市場的訂單大幅增長。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利時出口14.5億元,同比增幅超30%。這也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利時出口增幅連續5年超過30%。
外貿寒冬下,利時暖秋何來?
優化升級“切”到奧運蛋糕
今年倫敦奧運會,印有“利時”標志的運動水壺現身賽場。奧運特許商品對于質量、工藝等方面的要求相當苛刻,但利時日用品公司還是“切”到了奧運蛋糕。
“早在去年3月,我們就接到了英國COOLGEAR公司的第一批奧運訂單!崩麜r日用品公司外銷部經理陳淑飛說,主要是運動水壺,2款7種花色,一共生產11.2萬只。
2005年前,該公司有2500種產品,最高年銷售額十幾個億。2006年,收購了主業相同的香港通達公司后,利時成為亞洲最大的日用品制造基地。
雖是亞洲最大,但利時仍處在產業鏈的下游,只能賺取微薄的加工費。加上原材料、勞動力價格不斷上漲,人民幣升值,歐美市場需求減少,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對于90%以上產品依靠出口的利時日用品公司來說,上升空間有限,風險巨大。 “那時候我們就決定要優化升級!崩麜r集團董事長李立新說。優化日用品制造業,主要是淘汰沒有市場前景的產品,推出更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高附加值的產品。
利時以通達公司設計力量為基礎,建立自己的研發團隊,同時在香港和美國設立研發機構,重金聘請國外設計師領銜新產品研發。
利時對產品投放市場堅持一項基本原則——如果產品與同行同一個類型,一定以最新材料、最好工藝和最優品質提供給客戶。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許多出口加工型民企面臨生存危機,利時因為早早實施了轉型升級戰略,實現了自身的又一次飛躍。
“6年來,我們用于新品研發的資金達到1.5億元,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高附加值的新品近500種!标愂顼w說,這些新品大多屬于日用品領域的中高端產品,成為公司目前最有市場、最受客戶認可、最能盈利的產品。
利時日用品因此成為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世界零售巨頭的供貨商。
創新成為企業核心力量
走進利時日用品偌大的陳列室,上千種色彩斑斕、款式各異的產品讓人大開眼界,并深深感受到創新的力量。
創新是利時文化的核心,而學習是創新的源泉。
為了保障員工的“學習力”推動“創新力”,利時每年派送高層到高等院校讀EMBA,派送中層及骨干員工讀MBA,就連普通員工也有詳盡的進修和培訓計劃。今年上半年,由集團各公司組織的培訓就有145場,受訓人數達3106人。
今年1月份,利時日用品公司出資2.6萬元,派送產品外形設計師周勇寧參加工業設計師培訓班!罢n上所教的內容大大拓寬了我的思路!敝苡聦幷f。
“多往員工腦袋里裝知識,才能保證公司有源源不斷的創新力注入,這是一個雙 贏的結果!崩盍⑿抡f。
利時設立了“創新獎勵基金”,近5年,基金用在員工新品研發、技術創新、專利發明、合理化建議上的獎勵支出高達500萬元。公司采購部員工王浩杰經過一年的潛心研究,成功研發出塑料保冷劑,獲得1萬元重獎。
截至去年底,利時擁有國內有效專利57項,其中有效實用新型專利15項、有效外觀設計專利42項!敖衲暌詠,我們研發了300多款新品,基本上每天1款!标愂顼w說。
利時還利用行業龍頭優勢,積極參與國家行業標準的制定。去年,由利時日用品負責起草的“塑料儲藏盒”、“廚衛塑料毛刷”兩項國家標準,順利通過全國塑料制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審查。至此,利時已參與制定6個日用塑料制品的國家標準,牢牢掌握了產品標準的“話語權”。
節能減排擔當“開路先鋒”
大部分利時日用品是塑膠、五金、不銹鋼制品,沖壓機是主要生產設備,業內稱之為“電老虎”,還有灌裝設備、空壓設備等,水、電用量很大。
金融危機爆發后,利時以每年30%的速度進行技術改造。到2010年,公司已將所有耗能設備更換為節能設備,同時也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
李立新舉例說:“傳統注塑機更換成節能注塑機后,節電60%,節水40%,而且縮短了開合模周期,生產效率提高了30%!
利時投入巨資開發出環保材料制品,有效提升了產品科技含量和檔次,最高售價由原來的5美元增加到30美元,利潤也提高了好幾倍。如今,環保材料制品已成為利時搶占市場的“開路先鋒”和拳頭產品。
利時還每年進行26次以上的第三方產品質量認證,這個做法得到國外客戶的高度認同,贏得了更多的訂單。 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轉型,幫助公司順利通過國家環境清潔生產審核驗收,產品達到國際衛生和安全標準。
整合資源實現規模效應
從主攻歐美市場到開拓新興市場,是利時練就的一項新功夫。近年,除了繼續參加常規展會,利時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設立海外分公司和辦事處,形成了以美國為主、歐洲為輔的營銷網絡。今年則主動拓展俄羅斯、南非等新興市場。正因為有新興市場的補充,在今年外貿出口形勢分外嚴峻的情況下,利時日用品訂單仍然保持了穩健增長。
針對匯率波動,公司加強了對國際市場走勢的預測分析,采用遠期匯率鎖定和靈活的定價策略,降低人民幣升值對企業出口業務的影響。
利時抵御外貿寒冬的另外一個秘訣是:通過招標議標,以及與材料供應商形成戰略合作同盟,變少批量、多批次分散采購為大批量集中采購,以此降低采購成本。去年,利時日用品的采購成本降低10%,生產成本降低5%。
“今年,盡管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影響,我們仍在節約采購成本,目標不低于1000萬元!奔瘓F采購管理中心總監姚海林說。
近期,利時集團迎來兩件大事:一是日用品公司順利通過全球零售巨頭沃爾瑪的審核,成為沃爾瑪SDP供應商發展項目戰略合作伙伴;二是位于深圳的生產基地將遷回鄞州,與本土生產基地合二為一,從而整合資源,降低管理成本、設備成本和人力資源成本。
“這意味著企業發展進入新的層級,為外貿出口打下更為穩固的基礎!崩盍⑿抡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