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我說,和利時的故事
利時是一個大家庭,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故事,有很多話想說。我們選擇了幾位員工,聽他們講述自己在利時的收獲、成長、酸甜苦辣。盡管大家的工作崗位不同,但是文字的背后,是一顆顆火熱的心,和對利時濃得化不開的一份情。
成長的腳步不停歇 ■利時地產杭州灣項目部 楊國杰/文 2010年的深冬,習慣了大學舒適生活的我來到利時這個溫暖的集體中。利時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忙碌、勤勉和積極向上。作為一個當時還沉浸在大學象牙塔內安逸生活氛圍的學生,我的心中有著緊張、迷惘和淡淡的、必須要奮進向上的決心。那時地產公司總經理許總在面試我的時候對我說,我在利時已經15年了,我熱愛這個集體,希望你能夠把這里當成一個家。一個家,即將離開學校的我瞬間有了一種歸屬感,利時是我們的家。 2011年初春,我接到了來到公司后的第一項重任——咸祥項目方案階段管理。那時的我能力欠佳,許多事情都毫無頭緒,而我的領導——設計總監沈總告訴我,做設計管理主要是一個套路,而我們出具的設計任務書就為這個套路劃定了一個范圍。我們利時的強項是商業地產,如何凝聚商業氛圍,做到商鋪最合理、最科學的劃分和布局,同時考慮到整體立面、平面的效果,考慮成本控制,考慮人流、車流、貨流的布置,這些都是一個優秀的設計管理者應當優先考慮的問題。我有如醍醐灌頂,沒錯,在利時就應該好好學習當一個優秀的管理者,發揮集體的優勢,多角度認知自己尚未接觸的領域,以集體即有的優秀理念塑造自己。而我也漸漸認識到了自己應該走的路——我要做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在這個大家庭中發光發熱。 2011年盛夏,我被委派為衢州項目的現場設計管理。設計部八個月的經歷讓我確定了自己的目標,而實現這個目標需要的便是不斷實踐和總結。 在衢州的工作如這里的菜肴一般火熱,年底開業的重任也讓每一個項目部的成員深感壓力,我在衢州深深體會到了一句話的苦澀:現實與實現的距離需要用無數汗水來堆積。衢州沒有水電管理,我這個懵懂的小青年頂上,期間,有過辛酸和淚水。 在衢州,在奮斗半年還是沒能成功完成指標的情況下,我沒有失落和抱怨,有的是對努力達成指標的前行,和面對失敗不愿氣餒的勇氣。項目總經理周總和我們一起在衢州起早貪黑,和我們一起經歷著結頂、中驗、裝修、消防驗收等,她如母親般的關懷讓項目部的成員們越加努力地為一個共同的目標不斷踏實前行——開業!我覺得,十個月的衢州生活讓我懂得成為一個優秀管理者需要實踐,更需要不放棄、不輕易言敗的勇氣,否則,現實會給你吃很大的苦頭! 2012年初夏,衢州的設計管理告一段落,我又一頭扎進了另一個可愛的項目部——杭州灣項目部。高經理的睿智,李經理的博學,胡工的勤勉,柳工的果斷,每一個前輩都從不同角度為我樹立起優秀管理者的榜樣。在這里我還是堅守著我的崗位:現場設計管理。這個位置起的是一道潤滑劑的作用,F場出現了一個難題,一旦施工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甚至安全隱患,我就用自己懂得的繪圖技巧及時表述,讓每一個相關的同事和領導明白這個問題的實質,領導也可以下達最合理的指示,F場問題很多,會議紀要需要一個懂專業又有精力的整理人員,我頂上,做好記錄,相關部門確認,當每個單位每個相關同事和領導拿到一份整整齊齊的會議紀要時,這道潤滑劑就起作用了。今年九月,在設計配合開始變少的情況下,我又接手了一個新的任務——前期管理。這個是一個很巧的職務,可為可不為都是靠自己的溝通和協調。有了這個職務,許多不可能便成了可能。而我也在這兩個職位上繼續發光發熱著,也就是你們看到的,現在的我。 有人說,前行需要的動力是自己給的,沒錯,不斷反思,不斷積累,在失敗和犯錯中積累經驗,慢慢發展,這樣的我,就如同創辦于1993年的利時集團。而現在,我們就這樣共同成長著,經歷著。 我的故事講完了,你們怎么看?
立足崗位 創造價值 ■集團人力資源部 劉 學/文 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老板舍不得他離開,請他幫忙蓋最后一棟房子,老木匠答應了。過了一段時間,老木匠完工了,請老板來驗收。老板遞給老木匠一把鑰匙說:“這是我送給你的退休禮物!焙髞,老木匠郁郁而終,離開人世前,他在房門上裝了一塊大匾,上面寫著:“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從這個故事我想到,在平凡的崗位上,不同的工作態度跟方法,可以創造不一樣的價值,只要我們肯花心思對待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一定可以實現不一樣的人生價值。 前段時間央視關于“你幸福嗎?”的調查引來各種口水,幸福是什么?有人說幸福是擁有很多財富,天天不愁吃穿,仕途上的升官發財,也有人說是成就,是付出后的回報和滿足感。我覺得人生最大的幸福應該是在社會這個大家庭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將會體會到自我存在的價值,由此獲得巨大的心理滿足。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經在寫給他兒子的一封信中說:“你視工作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義務,人生就是地獄!眴渭優榱斯ぷ、薪水而工作的人,勢必缺乏前進的動力和信心,因此會失去許多機會。相反,那些為了體現人生價值而工作的人,往往能調整心態,用一顆平常心點燃工作激情,獲得成功。 人生需要一個展示自我、實現自我的平臺,而工作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借助這個平臺,一點一滴地積累經驗,增長技能,才能達到全面充實自我的目的,享受工作帶來的樂趣。當我們開始推諉責任、喪失工作激情、抱怨工作繁雜瑣碎的時候,你是否靜靜反思過:“我們在為誰工作?我們活著是為了什么?” 我建議所有做事業的人,不要把薪水、職位當成最高判斷值,而是著重于自身價值提高了多少,這個價值不是數字,是你的經驗,你在這份工作中獲得的成長。只要保持這樣的思路,你會發現,不論你在什么平凡的崗位上,都能為自己積累經驗,創造屬于自己的價值。 “天生我才必有用”,既然來到了這個世間,就要留下存在的證據,哪怕只是一條淡淡的印跡。把自己當成那個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敲進去一顆釘,加上去一塊板,或者豎起一面墻,總有一天,你會為自己的兢兢業業獲得超額的回報。
感謝利時給了我一個發展的平臺 ■進出口公司 柳 哲/文 今年夏天,我走出大學校門,來到離家千里之外的寧波。父母親人的牽掛,昔日好友的不舍,我的心里也曾有過矛盾,有過猶豫,也有過退縮。但我最終還是毅然離開了家鄉,選擇追尋夢想來到這里,加入利時這個溫馨的大家庭中。 寬敞衛生的食堂、設施齊全的宿舍、科學完善的管理體系、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授課精良的培訓……短短半年時間,我在領導和同事的悉心幫助下一點點成長,利時的經營理念、工作氛圍和企業文化深深感染著初入社會的我,讓我從一個連傳真機和掃描儀都不會用的新人,慢慢成長為可以幫同事分擔工作、能夠獨立處理問題的職場人。生活的考驗和工作的磨練,讓我少了一份天真和莽撞,多了一份成熟、穩重和責任心,也讓我更加懂得珍惜,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 今后,我會一直保持謙虛好學的態度,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努力適應工作需要,團結身邊的同事,和大家一起發揮整體優勢,以積極正確的態度參與到工作中,沒有任何形式的抱怨和借口。 抱怨只會讓我們無法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將訴苦視為理所當然,從而使自己發展的道路越走越窄。唯有積極的工作態度,才能帶來積極的成果。所以,要學會從平時的點滴做起,從細節做起,努力做到無論何事,全力以赴,這樣不但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基本素質,也能為自己今后有更大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形成一個良性的發展空間。 此外,要在各種實踐中提高自己,以平和的心態對待每個人、每件事。懂得知足,相信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時刻提醒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該做什么,而這些都取決于自己是否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工作。因為始終保持積極心態,才能百分之百地投入到工作中,這樣才能充分釋放創造力,讓自己在工作中不斷突破、不斷提升,實現人生價值。 利時,不僅給了我一份工作,更讓我擁有了一個展示和發揮的平臺。我會繼續保持積向上的工作態度,以飽滿的精神、百分百的熱情投入工作,與公司共同成長。
像雄鷹一樣搏擊長空 ■日用品公司裝配車間 何偉華/文 誰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對,是鷹!它一生的年齡可以達到70歲。但在40歲的時候,鷹會迎來一次生死攸關的考驗。這時候的鷹,喙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脯,爪子開始老化,無法精準地捕捉獵物,羽毛長得又濃又厚,翅膀變得十分沉重,飛起來十分吃力。 此時的鷹只有兩種選擇——要么等死,要么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更新過程——150天漫長的蛻變。鷹首先得用喙擊打巖石,直到其完全脫落,靜靜地等待新的喙長出來,然后用新長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新的趾甲長出來后,再把身上的羽毛一根根拔掉。5個月以后,新的羽毛長出來了,鷹重新開始搏擊長空的歲月。 讀完這個故事,我在欽佩鷹的勇氣同時,也想到了人們對待機遇的態度。機遇不是一個美味的餡餅,掉下來撿起后就可以解決問題。機遇很多時候更像一顆榴蓮,外表其貌不揚還很扎手,聞起來很多人覺得是臭的,但是如果我們被表象迷惑,缺乏嘗試的勇氣,將錯過一次品嘗人間美味的機會。機遇也是如此,大膽思考,勇敢實踐,成功或許會在不知不覺間悄然而至。 離開學校后,經常會想起從前抱著書穿梭在校園里的日子。但我更清楚地知道,這些都已離我遠去,我要和過去的自己告別,所以我選擇真誠地面對。來到利時雖然還不到三個月,好多事情還不了解,但我已經體會到了這里溫暖如家的企業氛圍。 利時有更好的可以鍛煉自我的平臺。在裝配流水線上工作,有壓力,也比較累。不過俗話說得好,有壓力才有動力。我相信壓力會變成我前進的動力。我也深知,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盡管是流水線上一顆不起眼的螺絲釘,我會準備抓住每一次機會展示自我,經過努力,相信野百合也會有春天。 利時集團很快將迎來自己二十歲的生日,二十年的歷程,或許曾經風雨,但到今天,已然收獲成功,曾經的辛酸也已化作成功的喜悅。真誠地祝愿利時在今后的道路上越走越暢,如雄鷹一般,再創新輝煌!
我在利時大家庭找到歸屬感 ■進出口公司 胡彥華/文 “歸屬感”,不知道大家對這個詞是不是熟悉;蛟S不同的人對此會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它可以是冬天早晨起床時家里溫暖的被窩,也可以是閑步庭院時飄來的一抹茶香,可以是初為父母的緊張與喜悅,也可以是涉世之初的羞澀與憧憬……總之這是一個“溫暖”的詞匯,是愛的付出與收獲,但是我們必須用心去感受,才能察覺它的存在。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陳凱歌導演的影片《搜索》,這部影片中的很多場景都是在寧波取景的,其中有一些鏡頭是關于南部商務區的,我在電影院觀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注意到一個細節——屏幕上突然出現了利時的Logo。盡管只是短短一兩秒鐘,但是卻帶給我極大的驚喜和感動。我當時就激動地跟身邊一起觀影的朋友說,我看見了利時的Logo!我的朋友有些不解,不就是一個小小的Logo嗎,有什么好激動的,跟你也沒有太大的關系。我當時就很認真地告訴她,有關系,因為我是利時集團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 我想,這就是利時帶給我的歸屬感,為自己是其中的一員而自豪,為利時獲得的每一項榮譽、每一個進步而發自內心地喜悅、感動。 其實,利時給我帶來的歸屬感來自方方面面——來自部門的同事,來自對工作崗位的熱愛,來自對公司企業文化的認同。當然,歸屬感的產生也是公司和員工之間一個互動的過程,如果沒有公司企業制度的人性化管理,沒有領導對下屬切實的關心,沒有李立新董事長的人格魅力,就沒有今天我對利時的歸屬感。 一直覺得自己非常幸運,畢業沒多久就進了利時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在這里,我不斷學習,從最初不熟悉業務,到如今可以勝任工作,我一點點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成長,不斷實現我的人生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