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助企業快速發展 銷售、資產雙超百億
利時集團獲評“寧波市納稅50強”
本網訊 (記者 杜錫平 夏靜虹) 3月28日,寧波市工業強市建設工作會議在寧波東部行政中心會議中心舉行。會上,寧波經濟“奧斯卡”——2012創業創新風云榜揭曉,利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獲得2012年度“寧波市納稅50強”和寧波市工業“納稅50強”兩項榮譽。其中,“寧波市納稅50強”,利時是第二次獲得。這一成績的取得,跟利時近年來不斷創新、深化“優二進三”轉型升級戰略有關。
2005年以前,利時單一從事塑膠家用品的制造。到2006年,利時收購了主業相同的香港通達工業后,成為亞洲最大的塑膠日用品制造基地,是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世界零售巨頭的供貨商。
雖然公司規模越來越大,但李立新還是隱約感覺到了危機——
利時始終處于產業鏈的下游,只能賺取微薄的加工費,加上工業用地、原材料、勞動力價格的不斷上漲,行業競爭的日趨激烈,以及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利時已經觸到了發展的“瓶頸”!袄麜r日用品90%以上訂單在國外,一旦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歐美市場需求減少,公司將面臨巨大的風險!
李立新意識到,必須選一個新的行業來做。2004年6月,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到寧波民營企業調研期間,專程到利時集團考察。
“寧波民營企業只在生產制造這四分之一領域打主意不行,不應僅滿足于為零售巨頭做一個排隊的供應商,還要在商業這四分之三領域想辦法,爭取那四分之三的利益!眳蔷喘I說,從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看,包括商業流通環節在內的現代服務業,潛力巨大。
吳敬璉的這番話啟發了李立新,他決定進軍第三產業。
跟世界零售巨頭打交道這么多年,李立新對商業并不陌生。而且他發現,第三產業幾乎占歐美發達國家的85%。但我國即使發達地區也不到45%,其它地區就更少了,這里面的市場空間很大。而且國家這些年不斷推出擴大內需政策,第三產業必定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當然,利時不可能放棄做了十多年、且有相當規模和行業地位的日用品制造。所以,李立新找到的答案是“優二進三”轉型升級戰略——優化日用品制造業,進軍商貿流通業。2005年,利時正式開始實施。
一方面,不斷優化日用品制造業。
為此,公司加大研發投入,加強新產品研發,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不斷提升產品功能、外觀和材質。通過產品的優化升級,利時日用品的單品最高售價由原來的5美元增加到50美元,利潤提高到20%。2010年,日用品銷售達到15億元,幾乎是“優化”前的一倍。
同時,加快技術改造,添置節能設備。到2010年,利時將日用品生產車間的設備全部更換成節電、節水的設備,一年下來,節約水電油的費用800余萬元,獲得政府獎勵50萬元,還順利通過國家環境清潔生產審核驗收,塑膠產品達到國際衛生和安全標準。
此外,利時還在美國、中東、南非等地,建立了10余個海外分公司和辦事處,海外營銷網絡布局逐漸完善。產品的銷售模式也有創新,電子商務的發展,有效提高了公司的綜合營銷能力。
而在商貿流通領域,2005年,機會也隨之出現。那一年,寧波的“新江廈股份”進行股權拍賣,利時成功收購“新江廈”,跨出了進軍第三產業的第一步。
新江廈股份原本有新江廈百貨、新江廈書刊批銷、新江廈家電批發、新江廈副食品批發等子公司,有很高的區域品牌影響力,年銷售達到10個億。利時收購新江廈股份后,將其拆分成新江廈百貨、新江廈超市和利時百貨三種業態,全部采取連鎖經營。
其中,新江廈超市主攻農村,布局鄉鎮,服務農民,搶占廣闊的農村消費市場。
同時,利時在海鹽、桐廬、衢州等三、四線城市,建立起多個以“利時百貨”為名的大型高檔百貨商城,并將目光轉向開發第三代城市商業綜合體——利時廣場。利時廣場集百貨、超市、影院、酒店、餐飲、購物等為一體,為消費者提供購物休閑娛樂的理想場所。
利時的努力沒有白費。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以出口加工型為主的許多民營企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處境艱難,甚至面臨生存危機。但利時集團因為早早實施轉型升級戰略,在優化提升傳統制造業的同時,迅速擴張商業版圖,實現了又一次飛躍。2012年,利時實現銷售113.5億元,總資產達102.5億元,成為銷售、資產雙百億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