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時日用品制造制勝秘笈:“新”字上下苦功
記者 杜錫平 夏靜虹
近日,鄞州區政府公示“2012年鄞州區上臺階工業企業名單”,利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唯一一家工業主營業務收入新上50億元的企業。
時光倒退20年,1993年,利時集團董事長李立新拿著籌集到的2萬元資金,白手起家,創辦了一家生產塑料相框的小廠。廠子規模很小,是那種家庭作坊式的小廠,他自己既是廠長,還是業務員,忙起來的時候,全家一起上陣。
就是這樣一個小作坊,經受住了各種考驗與挑戰,不斷成長壯大,目前已發展成為亞洲最大的日用品生產基地,企業規模、市場占有率、產能以及研發能力,在國內同行中均處于領先地位。
從“丑小鴨”到“白天鵝”的蛻變之路,軌跡連成一條線,是一條創新之路,從來不曾停歇。
創意設計,提升產品附加值
每次走進利時日用品樣品展示間,總會被這里琳瑯滿目的各式產品所吸引,林立的貨架上,各種材質、不同用途的日用產品,讓人眼花繚亂。
作為一家外向型的日用品制造商,利時致力于向全世界家庭提供各種有創意的日用品。目前,公司生產的產品包括家用儲藏系列、廚房及餐具系列、節日系列等三大類500余個品種。這些產品,大部分出口國外,全球知名的零售企業沃爾瑪等,都是利時的客戶。最高單價已經從原來的5美元上漲到50美元。
從5美元到50美元,利時做了各種努力。最主要的,還是在“新”上做文章——
一方面是注重加大新品研發力度,不斷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通過改善設計和工藝環節,不斷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利時在寧波有兩個生產基地,在香港和美國擁有研發機構,負責新產品的研發、設計。從2008年至今,公司每年投入不少于2000萬元,用于產品研發,并注重產品功能、材質和工藝的提升。公司還與清華大學等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機構開展戰略合作,依托設計領先和高附加值的產品贏得市場。
另一方面,利時也注重運用新工藝、新材料,不斷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公司成立了FDA實驗室,每年進行26次以上的第三方產品質量認證,得到了國外客戶的高度認同。
通過新產品的研發,利時實現了由低端向中高端、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由貼牌生產向自主研發的轉變。公司生產出來的新產品,無論是外觀設計還是使用功能,都得到很大的提升,目前已成為利時最有市場、最受客戶認可、最能盈利的產品。
這樣的轉變,也收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2012年,利時成功成為全球零售巨頭沃爾瑪SDP供應商發展項目戰略合作伙伴。利時的環保材料水壺被倫敦奧運會采購,這是利時運用新材料的結果。這些新材料是利時聯手科研院所開發成功的。如今,利時的環保材料制品已成為搶占新興市場的“開路先鋒”。
改良工藝,一年節約逾百萬
沈先春、楊云是利時日用品公司員工,今年8月10日,公司專門召開技術表彰大會,對他們在技術創新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進行表彰,并為他們頒發了創新獎勵基金各一萬元。
其中,沈先春針對模具設計中出現的問題,用了近30天的時間,自制模具3款,為公司節省成本10萬元,模具產能提高25%-40%,實現了全自動吹瓶模具從外發維修到“自造”。同時,他通過技術改造,順利提高產品達產率,降低了次品率,“23451 PP水杯工藝改良”為公司節省一臺設備,準時完成訂單。
而楊云則針對包鐵枝硅膠廚具系列產品進行生產工藝革新,順利突破了“預成型工包膠工藝”存在的技術瓶頸,最終實現了產品質量穩定、成本降低、交期準時的技術突破。
像沈先春、楊云這樣獲得表彰的員工,如今在利時越來越多,大家在實際工作中,針對各自遇到的工藝缺陷和困難,變得更加有心,爭取在新材料、新工藝的運用上有更多突破。
為了鼓勵更多員工積極創新,在自己的領域中更有創意,在管理、制度上不斷創新,公司也出臺了相應的制度——
自2005年以來,為了鼓勵員工多提合理化建議,公司設立了“創新獎勵基金”,對在生產流程、生產工藝上有好的建議并產生經濟效益的員工,實施重獎。近五年,利時在員工合理化建議上的獎勵高達500萬元。
良好的創新氛圍和激勵機制有效推動了員工的創新積極性,到目前為止,利時擁有國內專利82項,其中有效實用新型13項,有效外觀設計68項,發明1項。
在生產方面,實施技術改造,優化生產流程,注重工藝創新,實現降本增效。公司每年投入300萬元,用于工藝創新。新工藝成熟后,及時投入推廣到生產中,不僅優化了生產流程,也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力。
利時日用品的主要生產設備耗水、耗電嚴重。金融危機爆發后,利時抓住機遇加快技術改造,改變這種狀況。
2006年以來,公司投入1.5億元用于設備更新,更換耗能設施,增添先進設備。到2010年,利時已將所有的耗能設備更換為節能設備。由此帶來的,不僅僅是實現了節能降耗,更重要的是,生產效率因此得到大幅提高。
比如,傳統注塑機更換成為節能注塑機后,節點60%,節水40%,不僅節約了一大筆水電開支,并且縮短了生產周期,提高了生產合格率,生產效率因此提高了30%。公司順利通過了國家環境清潔生產審核驗收,產品達到國際衛生和安全標準,每年還可節約逾百萬元的水、電費用。
作為一家勞動密集型的制造企業,訂單充裕,卻沒有足夠的工人來生產,這是幸福的煩惱,一度制約著利時的發展。
對此,公司重新梳理和調整了生產流程和工藝流程,把以前的分開式流水線調整為現場一體式,從而減少了工時、人員和倉儲面積。僅此一項,公司每年可節約費用近百萬元。
正是依靠內部嚴格的管理和科技創新,利時日用品在市場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高。目前,利時參與制訂的日用塑料制品的國家標準已達到8個,牢牢掌握產品的標準話語權,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拓寬渠道,走出銷售新路子
利時日用品公司有2個廠區,相互間相隔不遠。在2個廠區里分別轉一圈,能夠充分感受到它的大氣魄:廠區大、車間大、產品多,沒有想象中的機器轟鳴與嘈雜,流水線井然有序。
近日,利時又連連收獲好消息——
在最新公布的前三季度鄞州區進出口前50家企業排行榜中,利時名列第5位,在前三季度寧波進出口200強企業排行榜中,利時同時登榜,位列第77位。
利時日用品以出口為主,在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利時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完善海外營銷網絡,在美國、德國、英國、南非、迪拜、新加坡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海外分公司和辦事處,形成了以美國為主、歐洲為輔的營銷網絡,并主動拓展俄羅斯、東盟、南非等新興市場。
而隨著利時日用品出口市場的積極開拓和迅速擴大,產品出口量逐年上升,為了確保每一批產品在短時間內順利通過國家商檢,按照客戶要求準時交付,公司嚴格按照《出口工業產品生產企業分類管理辦法》的規定,遵守產品質量法規,根據顧客的要求組織生產,加強產品質量過程控制,完善質量管理體系,相繼通過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等管理體系認證。
近日,利時日用品公司順利通過商檢出口產品的一類企業資質審核,這也意味著檢驗檢疫部門對利時日用品質量控制體系有著充分的肯定和信任,今后,產品在出口報檢、通關驗收中將比以前更快,出口貨物可直接放行,為產品進一步擴大出口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管理創新,資源配置最佳化
今年6月,利時日用品公司初步完成ERP項目,這也意味著,公司的信息化進程向前邁了一大步。
ERP系統是當今企業界公認的先進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可以對公司龐大的資源進行系統、有效的管理。
而利時日用品公司隨著規模不斷擴大,傳統的管理模式和經營水平已經不適應全新的利時,這就要求公司必須通過引進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相應的管理工具,建立起一套準確、及時、高效的管理體系和經營機制,以實現企業內部資源配置的最佳化和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因此,2011年11月,公司正式啟動實施ERP項目。
ERP項目實施后,東西兩個廠區的采購根據請購計劃形成采購單,倉庫根據采購單進行采購入庫,入庫憑證采用ERP打印,保證了信息的準確性和共享性,提高財務、倉庫、采購、供應商對賬的準確性,通過系統控制進行核價,都能在一個平臺上完成。
“ERP的實施對加強和規范公司的生產經營管理,優化整合企業內部資源,提高各部門的工作效率,將發揮有力的推動作用,標志著我們在企業信息建設上邁出重要的一步!崩麜r日用品公司總經理金亞雪說。
|